第29章:电灯泡与专利(2 / 3)

作品:《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而铜电线用久了也会发烫,铁电线就更不用说了。

直到走出皇宫,杜平手还是抖的,一开始是紧张,后面是兴奋。

“碳化竹丝能当做灯泡灯丝?”就连房玄龄也是诧异不已,从碳化、竹丝这两个词中就可以想象,后世的人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到底做了多少试验啊.

这玩意完全和金属丝相去百八千里了,真是让人意想不到,此前大家的思路都集中在了金属丝上面了。

在科学部当差研究各种学问,在三人组看来也是最神秘的、最有前途的。

贞观年间,长安城。

他站在大殿里,深吸一口气说道:“众卿,我们成了!”

而由官府来管理这些专利,在有人侵犯专利时出面维护专利人的利益,无疑是最合适的。

【比如人教版的是爱迪生救妈妈,在这篇课文中说爱迪生在7岁的时候,就用镜子反光的原理来照明,使医生在自己家里为妈妈紧急做了急性阑尾炎手术】

“这”科学部众人都面露思索,如何测定倒是个问题,天幕并未提及这部分内容.当然,这也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紧接着又是接连十来次的电报。

在历史上,各种技术被当做奇技淫巧来歧视,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发明无法盈利,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有重农抑商的国策,舆论和环境都不支持等。

洪武年间,金陵城。

不少刚买了煤油灯的人家有些无语.这.家里的煤油灯还没焐热,这就被淘汰了?

关键,这煤油灯还不便宜呐。

“除了电流,电阻,电还有没有其他我们不知道的组成部分?”

时间飞速流逝,这年的春节比以往更为盛大,金陵城内外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明明生活和以往差不多、钱也和以往一样不够用,但感觉这个年大家都过得非常踏实、开心,对未来的日子也多了些盼头。

【1854年德国人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碳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中通电发光,当时戈培尔实验的灯泡已经可以维持照明400多小时,但是戈培尔并没有及时申请设计专利】

如果没有这个“专利”的约束的话,那么电灯泡前脚刚被发明,后脚肯定就有仿制品,长此以往肯定没人愿意吃亏去搞发明来了。

此刻的他念叨着“专利”二字,从天幕所说可以理解为,这是为了保护发明人的利益,间接推动大家发明的热情而设立的制度。

“天幕说电阻越高发热就越严重,也就更适合做电灯泡的灯丝,所以理论上来讲,相同时间下谁发热更严重谁的电阻就越高。”科学部等人简单分析了一下,说得众人频频点头。

【小时候我们都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有关爱迪生的故事,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爱迪生的描写不太一样

【为了纪念爱迪生,美国政府曾下令全国停电1分钟,在这1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的时代,1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又灯火通明】

朱元璋将十二次的电报信息发回给三位收报员,上面都有陛下的标注,可以看到准确率在提升。

【约瑟夫.斯旺是英国知名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发明家,斯旺最为著名的事迹是,在1878年在英国获得的第一个白炽灯专利,他的住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电灯照明的私人住所】

在这种几乎凝固的气氛中,朱元璋摆摆手宣布停止实验,然后群臣都自觉地按文武官排列成两列。

其中争议比较大的地方可能是“重复发明”这一块,这真的说不明白是不是重复发明,虽说有电报机,各处的专利局可以统一上报统一管理,但这玩意要铺设完毕还要很久很久,而且也不适合这种大信息的传递。

【我们从小就司空见惯的东西,长大后会觉得它们的存在是理所当然,并不稀奇。】

如今金陵城可谓是一月一大变,未来一个月,煤油灯会慢慢出现在市面上,电风扇等也不远了。

胡惟庸等人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成了?

成了!

每一次的电报信息呈上去,陛下不见喜色也不见皱眉,连朱标都没法猜测朱元璋在想什么。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发明了一种技术,在玻璃泡之中充入氮气用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没钱做不下去了,然后他们做了一件事,在1875年把这项专利卖给了爱迪生】

【还有一个版本说爱迪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但他热爱科学,爱迪生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发明一种比煤油灯更好的照明灯】

【包括摄影也是如此,把影像丝毫不差地留下来,留下亲人的面容,逝去的场景,这些发明都充满了想象力,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