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火车轨道发展史(2 / 3)

作品:《短视频剧透历史:开局现代战争

“车尾、车头。”众人消化了一下他所说的,瞬间眼神亮了起来,“这不就是双头车?”

这玩意有点反直觉,并不是说众人想不出来,而是受到常识的影响,脑子暂时转不过弯来,一时半会想不出来罢了。

此时一经点破这层窗户纸,很快都能接受这个说法了。

“也可以这么称呼!不过名字并不重要!”

“妙啊!”朱元璋听着孙传时的话,也不禁抚掌赞叹,没辱没咱提拔啊。

得亏标儿多问了一嘴啊。

不过想到了什么,朱元璋又吩咐了一句:“以后若有更好的改进方法,需及时禀告,科学技术的进步,全仰赖诸卿了。”

“是!”众人齐声应答。

【那么下面的道砟和枕木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

【只要见过铁路的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铁轨下面的枕木一般都非常的宽,而且枕木的长度要远远长于铁轨的宽度】

【枕木在轨道之下起到了承托和分散压力的作用,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要远远高于铁轨,他们承受了轨道以及上面货车的重量】

【然后以更大的受力面积分散到地下的道砟之上,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受力面积越大压力就越小】

【而枕木下面的道砟,取代的是之前土质或者硬化的地面,不要小看这些小小的石子,其实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

【这些道砟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用高密度高强度且耐磨的石子,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火车】

【一般都是些棱角分明的石子,必须要有足够大的摩擦力固定枕木,枕木承受轨道以及火车的压力,大部分都传递到了这些道砟之上】

【不仅如此,其还要承担起给火车减震的作用,另外在大雨来临时也能及时的将雨水排出,不论是高温还是低温,它们的性能都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可以说道砟就是铁路上的一宝】

【其实啊这种结构的铁路持续到现在已经有百年的时间了,发展最大的变化在于动能上的改变】

【从最开始的蒸汽机、到内燃机、到现在普遍应用的电力机,这么多年的变更列车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为了应对更快更高的运载需求,铁轨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传统铁路在我国铁路网中的占比也正在逐年缩小】

贞观年间,长安城。

“原来如此!”李世民点头,没想到小小的石子也有如此大的作用,这铁轨的发展史是经过时间考验,自然演化而成的。

其中每一样东西的增添删减都有原因的,这些经验都是无比宝贵的,能让大唐的蒸汽火车事业少走很多弯路。

压力还和受力面积相关,这点倒是符合常识,只不过平时没有人能将之明白归纳出来罢了,这些还只是后世初中要学的学问。

可以看到,物理学的学问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蒸汽火车对大唐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他一直督促科学部加紧研发改进蒸汽火车的原因。

那就是,从天幕得知,关中后来涌入大量的人口,加之小冰河期的影响,降雨减少八水枯竭,关中粮食无以为继。

为此只能千里转运粮草,其中从洛阳转运过来的粮草,因为河道运输不便,一半多的粮草都在路上损耗掉了。

这都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拖垮大唐的原因之一,由不得李世民不重视。

而蒸汽火车,则是挽救大唐的镇国重器啊。

其重要程度不亚于红薯土豆和煤矿。

所以关于蒸汽火车的一切技术改进和经验,优先级都是很高的,不容许出差错,这一点,都是文武百官悉知的。

所以严格来说,天幕关于轨道、枕木、道砟以及火车的车轮的样式,车头蒸汽机的结构等,还有其发展历程、过去的运行经验,对大唐来说都无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