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无相,无我相(2 / 2)

作品:《神诡修仙:我成了一块大凶地

“启禀大人,小的随您已经十多年了,自然不会说谎。”

其中一名最年轻的喇嘛真切的说道:

“我也不知道两位师兄为何会故意撒谎,但那个接触法器的人,明明是个五十出头的老者,身材佝偻,胡子极长……倒像是我那个去世的父亲。”

另一名喇嘛闻言,顿时是脸色一僵,欲言又止……

“你说!那人到底长什么模样!”

赵问泽已经快被气笑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四个人,竟然连说一个人的长相都莫衷一是,前后矛盾。

最后的一名喇嘛则是吞吞吐吐的说道:

“大人,小僧真的不敢撒谎,我亲眼所见,那人分明是个魁梧的壮汉,身高九尺。”

“穿的是一身兽皮短打,活脱脱是个山中猎户的模样……”

让四名喇嘛都下去之后,赵问泽随即向隐藏起来的两道黑影问道:

“两位,你们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易容?或者是幻术?”

三人对视一眼,却也感觉出一些不对劲。

如果是通过某种变化的能力,改变自己的容貌。

那所有人看到的也应该是同一个模样,怎么会四个人说出四种不同的样子?

赵问泽还记得,随那喇嘛一同去进行法事的,还有好几名吹拉弹唱的杂役与弟子。

于是赵问泽也专门依次叫来了他们。

从他们口中探听那个做手脚之人的真正身份。

结果从他们口中得到的内容就更是古怪。

或老或少、或胖或瘦。

有的人说那人像自己去年去世的儿子。

也有人说他像小时候总打自己手板的先生。

甚至有人称那人其实是一名柔弱的女子,身穿宫裙,长发过腰,绝不是什么男子。

结果问了半天,赵问泽连那人到底是男是女都不敢确定了。

甚至连声音都被描绘成了几十个版本,有说是柔声细语,也有说是声若洪钟,还有说是公鸭嗓的……

赵问泽本来就心情极差,又被这么折腾的头疼不已,只好挥手让众人都退下。

随即又叫来了一名自己的最得力心腹楚无咎。

一名由修行者转化而成的恶鬼。

生前实力便在三境巅峰,后来得到自己赏识重用,更是转化为了鬼体,如今已有了四境巅峰的修为。

楚无咎虽然并未成为阴司的正式成员,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个‘鬼号’。

但也已是正在进行考核的外围成员,拥有了一件基础法器打魂鞭。

“那人既然是在姓范的家里做出的手脚,那他的活动范围必然相差不远。”

“你去以那里为中心,暗暗调查一番,查探出附近有何可疑之人。”

“一旦查出线索,切不可打草惊蛇,必须第一时间赶来报我!”

楚无咎点点头:

“遵命。”

说罢,楚无咎便化为一道黑影,迅速朝着目的地而去。

这个任务看似只是撞运气,但实际上却极有机会。

城中的生面孔本就不多,楚无咎只需要一一留意那附近可有什么生面孔出现。

便能将搜索范围缩小到一定区域。

…………

第二日。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原本空旷的广场之上,此时已经拥挤的里三层外三层皆是人。

李思安和诗依挤了许久,才勉强挤进较内圈一些的范围,看到了其中正在讲经的人。

不过让李思安失望的是,那人正坐在由竹帘围成的屏障之内为众人讲经。

因此外面的人压根看不到他的模样。

至于声音也是略微古怪,充满磁性的低沉,更偏向于中性,一时之间难辨男女。

不过李思安也发现,随着那人讲经,在旁听经的众人的确有十分明显的剧烈变化。

似乎有一种肉眼难见的莫名物质钻入他们体内,将他们原本积攒的污染扭曲慢慢排出。

使得这些人眼中的戒备和戾气逐渐被一种莫名的平和所代替。

虽说这些人变得不那么暴戾是好事,但那不知来源的莫名物质却让李思安有些不太放心。

就在李思安思索之际,今日的讲经也终于告一段落。

扫视了一圈,场上近乎一大半的人都是深有感触,表情十分丰富。

其中还有不少人痛哭流涕,悔悟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

激动的上前叩拜,连连磕头。

想要加入正明道内,舍弃凡尘,出家追随道长修行。

“出家在家,皆是修行。”

“只要心存善念,凡尘亦是修行地。”

虽然没有加入正明道内,但这些人却也成为了正明道的狂热信徒。

据说这正明道来了区区十余日,便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成了现在的竞相追捧。

单单这东江府内,信徒数量便已经发展到了数千人之多,其中也不乏富贵阶层的人。

按照这种速度,怕是用不了几个月,整个东江府都要集体转信这个正明道了。

李思安此来便是要探查东江府平静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

自然要对这正明道仔细查探,避免横生枝节。

“讲经的时候可以藏在竹帘里,我就不信你离开的时候也能搬着竹帘一起走!”

讲经结束,便是每日惯例的发鸡蛋与符水粥的时间了。

原本暴戾的百姓,此时却是能彬彬有礼的自行排好队伍,依次有序的领取鸡蛋和符水粥。

而且有不少人都自愿不领鸡蛋,将之让给更需要的百姓。

至于符水粥,道长既然称其有符灰赐福,他们才会取来一碗喝下。

李思安也跟着人群,只领了一枚鸡蛋,又端着符水粥走到了一旁。

发粥的人并非正明道的道士,而是受其感化的信徒自愿前来帮忙。

充满阳光的为众人盛粥,嘴里还念叨:

“正明保佑,福佑绵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