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操作系统内核(3k)(2 / 2)

作品:《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忙碌间隙,娄晓娥偶尔看一眼更加忙碌的高振东,脸上的笑容和眼中的光芒从未停歇。

录音机做存储,理论上并不复杂,从音频输出口接线到转换器,模拟音频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再通过接口输入到计算机里。

他拿出纸笔,开始画电路图。

还有一个点让高振东觉得很赞,那就是里面凡是涉及到实例,都是以C为基础的,不是C++,而是C。

高振东进家,拿出一台录音机打开,娄晓娥拿出自己带过来的几盘磁带,放起音乐来。

这种钢的材料和工艺,是不能向第三轧钢厂透露的。

娄晓娥笑着道:“去你家吧。”

“C++真是一门很烂的语言!”——Linus Torvalds。

娄父奇怪:“收音机那么大个头,怎么融合进去?”

安排好娄晓娥,高振东没有继续开箱录音机,现在开了也没用。

里面用大篇幅介绍了Linux从信号、进程、内存、中断、时间同步、文件、驱动各方面的情况,把每一个方面所涉及到的设计思想、信号、功能、函数定义、接口情况都说得很明白,但是就是源代码很少。

听起来好像很弱,但是以上关于速度和容量的讨论,是基于高振东前世数字技术已经大大发展的前提下。

娄晓娥看着他:“把大哥送回来的录音机带上,去你家吧。我知道你拿这个东西肯定有用,一定心里惦记着呢。去你家吧,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陪着你就好,正事要紧。”

高振东道:“那是电子管的,你告诉技术人员,用晶体管收音机就行,那东西小。”

两人甜甜蜜蜜的吃完晚饭,高振东把娄晓娥送回家,例行抽奖。

这是一本基本上没有太多实际的代码,但是处处都在教你怎么写一个操作系统的书。

就好像曾经有人问,怎么才能可靠的长久保存一些信息,回答是:刻在花岗岩上。

高振东有点奇怪:“你不是说准备出去逛逛吗?”

厂里安排高振东带第一研究室的人,直接整建制去京钢开展工作。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数据起始定位等小问题。

娄母叫住了两人:“振东,吃饭不要谈工作了,听晓娥说伱最近很忙,还是要休息好。”

看见高振东和娄晓娥扛着一个大箱子进家,刘海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第一条断腿,就是听了闫埠贵的八卦,去跟踪高振东才断的。

然而,没多久,现实就给了这位大佬一记狠狠的大嘴巴子。

作为外存,1kByte/s的速度,在这个时代也是足够用的,而2M左右的容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前所需。

饭桌上,娄母不停的给高振东夹黑瞎子掌,虽然时间非常急,泡发时间、入味的时间都不怎么够,不过高振东觉得味道的确不错。

看看今天他抽到了什么?——《深入理解Linux内核》。

这一台,高振东是准备留着就当录音机用的。

高振东自己没兴趣搞这个,他的事情多着呢,这种意义不大的东西,自己提个思路,让人去做就好。

这是读取,写入就反过来就行了。

不过高振东没说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对池总工说,这玩意涉及到计算机的重要外设。

既然高振东明确这么说了,那说明这个事情肯定是靠谱的,娄父记下来。

运算所那边配合工作配合得贼高兴,不用想都知道,高主任这是又有啥新玩意了,而且明显是和计算机有关的,否则不会送到运算所来做。

而且录音磁带存储有个好处,由于信息密度极低,它的可靠性很好,只要略微注意维护,上面的数据能存很久。

吃饭的时候,高振东还给娄父提了一句:“伯父,可以在那边找个懂技术的人,把收音机也融合进录音机里面去,这样产品线更齐。”

这让池总工心里痒痒的,亲自督工,力争尽快把东西做出来。

不过这东西也急不来,这种小批量板子,这个时候一般都是用的化学蚀刻法蚀刻电路板,这可不是堆人就能堆出来的,化学反应需要时间。

今天还有4k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