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又出书了,可第一研究室没了?(3k)(2 / 3)

作品:《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而汇编语言是应用类知识,适用范围要广一些,印数到了2000册。

池总工点到即止,不过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

基础稿酬千字十五,印数稿酬每千册8%,粗算下来,三本书稿酬高达22000多块钱,非常惹眼。

技术科是陈总的地盘,自然是他先说。

扯了部里“内部挖潜”的虎皮当大旗,陈总把人的路子堵得死死的,不过还是留了个尾巴。

人的问题,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去了,多出来的几个科长副科长还是够大家安排一下的。

有点儿超前了啊,实际上DJS-59的产量,到现在也不过100多不到200台。

“关于稿酬的事情,是不是我们所去替你领了,然后再以我们所的名义发给你,这几本都是专业技术书籍,机工出版社那边是把千字稿酬定到了15块的顶格”

池总工回到所里,把高振东的意见和厉所长沟通了一下,厉所长也深感佩服,这回就更好办了。

而这个时候,十七机部关于第三轧钢厂技术科升技术处的批复也返回到了第三轧钢厂。

三本书集中出版,基础稿酬又是顶格,虽然印数不是太高,可是三本书加起来,这个数字可就太高了。

高振东接受了运算所的好意。

池总工笑着道:“高主任,不快不行啊,大批专业人员和大学的老师学生等着用呢,这个学期快结束了,下学期就要用上了,老师自己都得先学一遍才能去教学生。不过这两個东西太专业,第二次印刷就要等很久了。”

这让池总工很惊讶,这可不是个小数字:“高主任,不用不用,同志们对于参编工作热情很高,能在书上留下名字,都已经感到很光荣了。”

“高主任,有个事情和你商量一下。”

会上,杨厂长宣读了部里关于三轧厂技术科升级的批复:“.希望第三轧钢厂各级同志发扬好主人翁精神,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做好此次的技术部门升格工作,为社会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当然,申请报告上没有明确的,技术科也缺的人员,肯定还是要其他部门支持过去。”

“技术科升级为技术处,主要还是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方面是人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条件的问题。”

陈总更直接:“谁能替代他?”

什么是整体,在这里,整体的意思就是有职务的,整体都原地升一级,什么是个人不要搞特殊化,意思就是整体都升,不要搞特殊留一个人在原地。

架构,申请报告里有了,工作定位,申请报告里也很清楚。

念完批复,杨厂长道:“同志们,部里非常支持我们厂的工作,这么快就批复同意我厂技术科升级,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个工作落实好。大家都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尽量提出来嘛。”

三本书作者都是高振东,参编是运算所若干人。

一位副厂长道:“技术科原有的两位副科长倒是资历也够正科,趁着这个机会往上拔半步倒也可以。可是第一研究室高主任那里怎么办?是不是太急切了点儿,先声明啊,我不是对高振东同志有意见啊,是怕揠苗助长,对高振东同志成长不利。”

陈总在人的方面丝毫没留口子:“人的问题,在我们的申请报告上已经很明确,部里也支持我们从技术科内部挖潜,所以技术处的主要架构,那就按照报告上的走,不用做什么调整了,也免得部里说我们落实与申请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