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烈火科技奖(3k)(2 / 2)

作品:《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至于哪一本排老二,哪一本排老四,其实是本糊涂账,就好像三胞胎,其实谁比谁大?都一样大。

娄晓娥像献宝一样,拿着书在父母面前显摆,这是我家振东新出的书!

娄母看着两人,脸上笑开了花。

至于娄母,听见这个消息就一个字:乐!

她点点高振东的鼻子,笑道:“快说,还有什么好消息隐瞒我没有?”

对于高振东的行为,耐腐材料联合试制组的同志没有半分不满,都到这程度了,还要高处长镇守此处,那是我们的耻辱。

“高振东?这个名字好熟悉啊。”

兴奋的娄晓娥,就想拉着高振东出去买他这几本书。

“能不熟悉嘛,最近这个年轻人搞出了不少好东西。”

意思就是不方便短时间涨级别涨职称的,就先发个奖。

“这下子,算是扫清一个拦路虎了。”

字都一样,只是X分别变成了二、三、四。

“振东,双喜临门,今天我们喝一点。”

所有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大气,在这个事情上,十七机部算是交了一份好答卷。

但是她很快就高兴起来,这说明振东的书抢手嘛,换个角度,很多事情就会显得美好。

具体情况,可以参见全军几次英模大会上那些勋章能当防弹衣的猛人。

大家想了一会,一位副职开口道:“要不这样吧,我们设立一个对技术人员的荣誉,每年颁发一次,正好除了高振东同志,这种类似情况其实也有,只是没他这么夸张。我们用这个荣誉来肯定他们的贡献,也是一桩美事。”

“已成,速来!”

领导把高振东的成果列了个大概,在场所有人都很惊讶,知道这位同志高产,可是没想到高产似那啥。

领导想了一下,直接拍板:“有几个给几个,这个针对项目的,只要在项目贡献排前三,不管是谁,就能发。客观评价,实事求是嘛。”

于是有不了解情况的,请领导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谁有意见,有本事你也一次性整这么多成果出来,只要你有这本事,我一样敲锣打鼓的给你发。

于是大家最终商定,设立一个科技奖,用于奖励系统内的重大科技成就,以及在这些成就中具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结合十七机部的特点,奖项起名为“烈火科技奖”。

自己家里也有一位能写书,还有人买的人了。

虽然不是尿素工业化生产的直接研究者,更不是农口生产粮食的,可是这个尿素钢,毫无疑问是十七机部在这個事情上能做到的最大的支持。

烈火炼真金嘛。

其实也还好,高振东已经从10级技术员升到了7级工程师,行政级别也上到了副处,抛开重要性不说,擢升次数和成果数量上基本是对应的。

这种扎堆儿发奖的情况在那时候,其实并不少见,各条战线上空白多,机会多,猛人多,所以也就发得多。

“你想想,那几样才转产不久的保密材料”

“小冯,小冯,买票,去京城!!”

“粮食啊”

试制尿素钢成功的高振东,给自己放了个假,第三炉第四炉的试制,都交给了京钢厂和三轧厂的同志们。

嗯,这办法整挺好,短时间就算用不上,就当是存起来了给下次用。”

在第三轧钢厂,他看到了轧制好的板材和京钢厂送到三轧厂的检验报告。

大家一合计,觉得还是有点对不住高振东同志,一帮高出好多个级别的大佬为一个小小的副处抠脑袋,这事儿也真不多见。

大家一想,这个反正是一锤子买卖,不像级别什么的需要叠加还上去了就下不来,多点就多点吧,谁叫人家厉害呢。

但是娄父却悚然而惊,他可是太清楚高振东这个年纪就的副处意味着什么,而且他还是7级工程师。

娄父也欣慰,著书立说啊,他倒是曾经附庸风雅,自己出钱为自己出过书,可是除了送出去的,卖出去的那是基本没有。

说完,扬起了手中的文件:“我们第三轧钢厂和京城钢铁厂的同志组成的联合材料试制组,在第三轧钢厂的高振东同志的带领下,已经成功试制出了我们自己的尿素用钢!”

高振东干嘛去了呢?他去信守自己的承诺去了。

——“致晓娥:这是第X本。高振东”

你该干嘛干嘛去。

他的随行人员喜笑颜开,消息确认了,这个工艺能放心搞下去了,至少不会因为材料问题而放弃一条最优路线或降低指标了。

向总看着陈总,急切的道:“研究这种钢的同志在哪里?我要当面感谢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