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满城尽是《牧马人》(2 / 2)

作品:《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方言又惊又喜。

卢信华因为《伤痕》,成了伤痕文学第一人,那么,自己岂不是反思文学第一人?

将来的教科书上,也有他的大名!

“虽然《牧马人》带起了这股反思文学的浪潮,但要浪潮不中断,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反思小说来维持,你这个写出‘发端之作’的作者,更要起到带头作用。”

周雁茹言外之意,赶紧写小说吧!

“您放心,我已经答应了王洁。”

方言信誓旦旦地保证。

“小王也和我说过,她跟你约了3篇稿子。”周雁茹劝道,“不用急着完成,小说在精不在多,100篇普通的作品也比不上1篇《牧马人》,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嗯。”方言点头。

“我是这么想的。”

周雁茹说《黄土高坡》作为伤痕小说,不需要任何改动,但《燕京文艺》正在全力推动反思文学浪潮,索性就改成反思小说。

毕竟,《黄土高坡》有“反思”的影子。

“我没问题。“

方言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自己打响反思文学的第一枪,总不能开历史倒车,跟伤痕文学搅在一块,得划清界限。

周雁茹露出满意的微笑,从抽屉里拿出《黄土高坡》的手稿,两人商量着如何修改。

虽然这篇是方言的原创,但上辈子看了那么多乡土小说和电影,就像熟读唐诗宋词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灵感源源不断地涌现。

“好,就这么改!”

周雁茹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眼里的惊喜之色越来越浓,“就跟之前一样,接下来你就在老位子上改稿。”

方言张张嘴,“周老师,我想问问……”

“是不是想问合同工的事?”

周雁茹意会地打断他的开口。

方言点头道:“您跟李老、王老师他们商量得怎么样?”

“你真的想好了要来《燕京文艺》?”

“想好了!”

“其实相比于我们编辑部,你可以有更好的去处。”周雁茹说,“就凭《牧马人》,完全能进文化馆,而且是固定工,如果文化馆不想去,就再写出几篇像《牧马人》这样质量的作品,未必就不能被招进作协当专业作家。”

“可是,我就是对文学编辑感兴趣。”

方言假如不知道合同工能转正,或许会动摇一下,然而现在,一点儿也不带犹豫。

毕竟,进文化馆、当专业作家再好,但鬼知道是什么时候,他现在的目标是招工回城。

《燕京文艺》的合同工,就能让他回来!

“不改了?”

“绝对不改!”

“那好。”

周雁茹看到他的表态,脸色突然变得严肃,“现在,方言同志,我正式通知你,经我们集体讨论之后一致同意,招收你为《燕京文艺》编辑部的合同工,为期一年,一年一续……”

“谢谢周老师!”

方言兴奋地站了起来,编制,到手!

“不要谢我,组织栽培,个人表现。”

周雁茹把手压了压,示意坐下。

方言强压下心里的激动,就听到她说合同工的各种细节,比如工资福利待遇的标准。

就像如今的国企,一种是熟练工,一种是学徒工,上班第一年,就是“学徒工”。

月工资一般在18元到22元左右,等到三年学了技术转正后,起级工资才会到36元。

然后就是熬工龄,好多年涨一次工资。

每涨一次,多几块钱。

当然这是工人,编辑转正不用这么久。

“我相信以你的能力,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到时候,等社里申请的指标下来之后,就可以给你办理转正,成为我们的正式一员。”

周雁茹拿出了准备好的招工表。

方言没有急着填,而是问什么时候入职?

“要等到该走的程序都走完。”

周雁茹说年前办好,让他年后来上班。

“我明白了,谢谢周老师。”

方言提笔,认真填写。

“你慢慢填吧。”

周雁茹笑道,“哪里不懂的,可以问我。”

然后喝了口水,“这两天你要准备一下,《文艺报》要对你,还有我们编辑部做一个采访,主题是‘反思文学’。”

配合,你要我怎么配合,就怎么配合!

方言咧着嘴,笑得要多灿烂有多灿烂。

之后的两天,《牧马人》宣传一波接着一波,各大文学选刊密切关注、积极转载评论。

《文艺报》一连三天,就连编辑部主任也上阵,用“沐阳”的笔名发表评论文章,《在严峻的生活面前——读方言的小说之后》。

文坛老将们,也开始提携晚辈。

《爱国主义的赞歌——丁铃等评〈牧马人〉》、《质朴的美的开掘——漫评方言的小说〈牧马人〉》、《谈〈牧马人〉与反思文学》……

在各大报刊推波助澜下,方言火了,“反思文学”的概念也火了,都随着《牧马人》从燕京火到大江南北,在全国火了一把。

还有《燕京文艺》,销量暴涨,特别是在四九城。

人们争先抢购、传阅,一本难求。

一时之间,燕京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