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1 / 5)

作品:《汉世祖

在江海关大楼揭幕仪式进行的同时,就在不远处上海最大的官驿—松江驿中,精神矍铄的江南道布政使王玄真,正摊开一张图,卖力地向巡视东南的赵王刘昉“推销”着他的计划。

这是一张松江的水系图,比较清晰地把上海及苏、秀二州的湖塘水文情况呈现出来,而最显眼的是几道蓝色标线,将淀山湖与运河连通在一起,汇聚于华亭县,然后折而东北,汇入松江,一同注入长江口,奔流入海.

但显然,蓝色标线代表的河流,目前还不存在,准确地讲,还不成体系。而王玄真向刘昉兜售的,正是要在上海及秀州境内,进行这样一台开沟挖塘、梳理水脉的“大手术”。

刘旸是个比较爱巡察的皇帝,且不提他在京畿地区究竟明察暗访了多少次,远的地方,西南、西北、漠南都已经去过了。并且,从来一心为公,仪仗从简,务求不给地方添麻烦,几无巡游表现。

而全国的权贵与官僚们都知道,皇帝不只自己爱巡察,还喜欢派御史、特使、密使巡察。也就导致这些年,诸道府州县的地方官民,对“外来人员”格外敏感,说不准一个行商打扮的人就是朝廷皇帝密使,官场氛围总是带有一份紧张感。

但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倒逼得地方官们,对治下政治民生情况做更多更细致的了解,真正的掌控力,也正是从各种风吹草动开始.

此番,赵王刘昉是以“江淮巡阅使”的身份,代天巡狩,巡视江淮诸州政治民生情况。一路很低调,随从人员很少,仪仗也很少摆出,但带给江淮地方的压力却格外大。

不只是赵王本身带来的威慑力,还因为随刘昉一同出巡的,还有两个重量级任务,临淄公刘文济与太原公刘文澎。在如今的大汉,这三人凑到一块儿,大抵除了皇帝刘旸之外,再没人比他们更能代表大汉皇室了。

同时,让赵王刘昉独立出巡,也是皇帝刘昉释放的一个强烈的政治信号,赵王刘昉“解禁”了。

要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赵王刘昉就像一尊佛一般被供在朝廷里,待遇都是最优等的,有什么好处皇帝也都想着他,对其他人吝啬,唯独对刘昉大方。

然若说实权,对刘昉而言,则完全没有提的必要,相比于他那同胞兄弟刘暧,都远远不足。

究其原因,不过一个“雄才难制”,而这四个字,古往今来不知埋葬了多少英雄豪杰。鉴于父亲“困”居京城的情况,已经在西域将北廷国经营得小有成就的世子刘文共,曾来信并上表刘旸,希望能把刘昉迎回北廷,亲人团聚。

对此,刘旸还没表态,刘昉就直接拒绝了,并且在后续向皇兄请求,希望能把北廷王位直接传给刘文共。

刘昉可是很少主动向刘旸请求什么的,因此,只是稍作考虑之后,的便准许了。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刘昉政治上的松绑开始了。

此次奉诏巡视江淮,甚至把两个皇子,包括刘文澎这个嫡子都交给刘昉,这其中,显然用心颇深。

遵从圣意,刘昉带着两个皇侄,自是一路巡视,一路提点教育,一行主要精力放在了淮西道,没办法,那里交通相对闭塞,民风也更剽悍,经济条件不足,能够让人看到大汉地方一些更真实的社会风貌。

前前后后,两个多月时间,方才巡至上海这座立于江海之滨的商业之都,赶上了江海关总监大楼的投用仪式,也被江南道布政使王玄真趁机粘上了。

听完王玄真滔滔不绝讲完他关于在秀州、上海境内开凿“清浦江”的设想,见他那副意犹未尽的表情,刘昉不置可否,却露出一抹好奇,问道:“王玄真,你是江南主官,不是这上海市长,为何对这上海的水利通渠如此关切?”

闻问,王玄真也不避讳,直接道来:“回大王,上海市的出现,完全是个新鲜事物,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不曾有过,值得朝廷与大汉官民长期用心研究、关注发展。

这是一座因商贸而兴的市邑,港口是其心脏,塘渠是其血管,江海是其血液,唯有不断夯实其基,充分发挥其利,才能保证其蓬勃发展,未来方能看到一个超越古今的雄城大市。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以下官之间,仅仅一条松江是不够的,开凿一条新河,将周遭水系连通,也是在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