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3 / 5)

作品:《汉世祖

于是,刘文澎命人找到了名声响亮的紫阳道长,作为传说中陈抟老祖的真传弟子,总该有两把刷子,刘文澎让他替自己炼丹。

而紫阳真人也不负其望,结果就是,皇子皇女还没个影,刘文澎却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一次长达一年的出巡,刘文澎是玩嗨了,也游累了,回到洛阳之后,自然需要休养生息,难得消停一阵。甚至于,过问起朝政来,出去这么久,他心里实则也没多少底,怕那些中枢权贵们恃权逾越。

在刘文澎出巡的一年多中,朝廷的局势整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潜在的争斗与拉扯却是越发复杂且激烈了。

王旦这个由刘文澎硬抬上来的尚书令,显然没办法做到服众,在掌控力上,比之张齐贤更是远远不如。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张齐贤可是开宝朝一路走过来的,水里趟过,火里闯过,又是多年的宰相,多少是具备一定领导力的。

当然了,王旦一没同张齐贤比,二也没想着掌控全局,第二点根本不可能。与那些根红苗正的公卿权贵相比,王旦这个二代勋贵,不管从资历还是功劳上,都弱了不只一筹,小事能捂,中火能稳,大火根本压不住。

而之所以能把朝局维持在一个基本的稳定,更多是因为各方势力的相互牵扯,同时王旦有自知之明,只是居其中,尽量协调,尽力保证朝政的正常运转。

但显然,这样的局面,磕磕绊绊的,依旧难说能维持多久,这与帝国一贯的“强人政治”传统是相冲突的。

而出现在平康五至六年的“共治时代”,更像是一种政治模式的尝试,如果给其足够长的时间去试验,或许还真能探索出更多的新东西来。

但这显然不现实,首先皇帝刘文澎不会永远那么“安分”,而中枢的权贵们,冲突与矛盾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积攒,总有爆发出来的时候。

就在平康七年春,就已经爆发过一次了,财政使李沆与枢密副使郭良平之间的冲突,也是庶族官僚与军功贵族之间的一次角力。

事件的经过很简单,对于海军庞大的造舰需求以及频繁的训练计划,李沆坚决反对。郭良平打算在未来十年内,把大汉所有海军的主力战舰都换一遍,全部更新为炮舰。

这样庞大的计划,所涉及的款项,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作为大汉帝国的计相,李沆坚定拒绝,强烈反对。

于郭良平而言,这项计划却关乎着大汉海军的百年大计,是继续提高海军地位的办法,岂容李沆这腐儒破坏。

事情的经过是,两个中枢的实权派,掀起了帝国几十年来最激烈的文武之争,两个年近七旬、满头华发的老头,争得面红鼻子粗。激动之时,郭良平差点动手,虽然被劝阻住了,但对李沆有诸多言语上的侮辱,狠狠地落了李沆的面子。

但结果是,李沆丢了面子,得了里子。郭良平军事才干卓著,作风强硬,但论政争,比起李沆可差得太远,再加上职权上的差距,很快落入下风。

这背后,当然还有一干陆军权贵们的设阻,实事求是地讲,对郭良平的“海军二十年计划”,最敏感的就是他们了。若真让郭良平搞成了,海军还不翻了天?

有另外一干功臣勋贵发力,李沆自然成为这场政争的胜利者。然而,郭良平当真输了吗?他对海军更新换代的计划,依旧展开了,并且获得了事实上的推进,只不过规模上小了,时间上更是翻倍,难说这是否就是郭良平心中的真正目标。

在了解过“李郭之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情之后,刘文澎是乐不可支,心情都为之放松许多。大臣们不斗起来,他这个皇帝如何得安?

皇帝刘文澎的消停,也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就在平康七年秋末,朝廷又爆发了一场冲突,主角换了一个,皇帝刘文澎与财政使李沆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