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袁阀 / 章节正文阅读

84子义(2 / 5)

作品:《袁阀

袁熙看看左边的田丰、郭嘉、国渊、顾雍、易荣,还有右边的张郃、徐晃、张辽、赵云、郝昭、郭淮、管亥、覃远、。人虽然没有曹操袁绍的多,但都是个中英杰。

田丰首先将各方势力的情况说与众人听,最后补充道:“袁车骑已决定,协助曹操抵挡袁公路与陶谦,但经多方筹集,青州只能供养五万兵卒一月的军粮。”

“兵不在多,五万就够了,只要能取粮于敌,也无需青州的供给。至于如何取粮,这就要问问深谙此道的管将军了。”郭嘉笑道。

坐在下面的管亥闻言脸色微红,“不过打下城县抢了就走,遇到坚城绕过便是。不过俺先前也有带兵去徐州取粮,各地的守备也知道一二,倒可以说熟悉。”

袁熙听着不禁感叹,这青州兵本来就是青徐黄巾,现在不过被自己给正规化了,出兵徐州对于他们来说倒真是轻车熟路。

最后,众人商定了出兵事宜。

原先的冀州步卒,除了张郃的大戟士,徐晃的弓步营,都整编到了青州常备兵里。这次将青州大部分精良装备,武装了四万的青州常备兵。连同六千骑兵、袁熙的戍卫兵,总共出兵四万八千多。

田丰、覃远、易荣、国渊等人留守青州,其余文武都随军出征。

■■■

就在众人筹备出征前事宜时,袁熙用青州最高长官的姿态,将在北海主持民众安置的王修征召到了临淄,协助田丰管治州郡。当然王修确实不负众望,其民政之才不在国渊之下。

这天,被传唤的太史慈也来到了刺史府。

太史慈去年被袁熙借去东莱,统兵维持当地治安。孔融现在名义上是袁熙的下属,所以太史慈不得不前来领命。

太史慈被人带到了刺史府的偏堂。袁熙与郭嘉正在这里“博弈”,跟太史慈交好的赵云也随侍在一旁。

袁熙让仆人给太史慈取来坐席,又端上点心果脯。

太史慈抱拳站立一旁,拘谨道:“下官职位卑微,不敢当此礼遇。”

“此处不是公干之所,乃少将军起居之地,子义你不必拘束。”赵云劝道。

“那请少将军也给子龙赐坐。”太史慈说道。

袁熙笑着让仆人也给赵云搬上坐席,并明知故问道:“子义与子龙可有交情?”

“前次与子龙一起救援北海,某叹服其武艺胆识,少不得私下讨教切磋,只是相处时日不多。”太史慈答道。

“我家主公也是乐于结纳,像子义这般青年英杰呢,不知子义可愿来帐下效力?”郭嘉说出了传召太史慈来的目的。

太史慈看看微笑点头的袁熙,又看看一脸期待的赵云,说道,“非某不愿,只是某受了孔北海大恩,不在其麾下效力无以为报。”

“子义此言差矣,你先前解了北海之围,救了北海一城百姓,此乃还了孔北海救命的大恩。再者,孔北海乃儒者文吏,子义一身好武艺,不在沙场上建功立业,难道要屈困于一城一地吗?”

太史慈知道孔融不是那种建立功业的君主,也有报恩后另投他处的想法,只是一时难以开口。

赵云劝道:“子义,少将军素怀壮志,治下百姓安居,军势强盛,正少了子义这样果敢武勇之士,何不来投,与我一起为少将军建立一番盖世功业?”

袁熙配合着拱手施礼,真诚说道,“子义万勿推辞!”

太史慈虽然激动,却不代表没有脑子,冷静下来寻思着道:“将军何故看上我这无名小卒之辈?”

袁熙朗声大笑,道:“之前子义北海城城下五箭突围,具有百步穿杨之能,足以说明子义的不凡;子龙可比我看的真切,你却不夸功,如此有勇有谋之士,尚不能为将,岂不是暴殄天物,或说谁还可为将?”

如果仅仅是刚才那一幕,袁熙却有夸大嫌疑,但是再加上袁熙的记忆和太史慈的自信,这一切却有显得异常的贴切。

因此此时两人,一个是觉得自己看到了良将,一个觉得自己看到了明主。俱皆欢喜。

太史慈单膝下跪,拜恩道:“子义谢过将军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