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之南查到过古代早有特殊婚姻关系,只是那毕竟只是资料上写得部分地区的风俗,他当时看到了也就没在意,却没想到来到了古代,立即就见识了这书中所写的契兄弟婚姻关系,太有直观性了,他有些被震住了。

但想想自己都到了古代了,肯定到时候也是和男人结为契兄弟关系,见到别人这样,也没什么好踌躇的。

常规操作吧?

只是毕竟是古代,不过……好像古代有些地区的观念比后世的现代社会还要开放随意,倒是现代社会越发开始束手束脚,歧视这个,看低哪个。

而他当初也是歧视行列里的一员。

算了,以前的事情就不提了。

待中午郑北回去,看小儿子不在家里,立即将这件早上看到的事儿当成个稀罕事儿说给郑娘子。

郑娘子本来也是随意的听着,但听着听着眼珠子一转。

特别是郑北的那句:“是那刘家的父母亲将小儿子送到了林家,现在两家关系好的很,林家也时常接济刘家,已经是正经的姻亲关系……”

郑娘子自己的村子里也有契兄弟关系过日子的,她懂事一点后就了解了,一开始也有些奇怪,但见得多了也就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毕竟自己村里就有,其他村也有这样的。

虽然大多数都是找不到老婆的光棍汉组合在一起,有的甚至是亲兄弟就这么一直住在一起,娶不到媳妇是一方面,穷也是一方面,谁家会把女儿送到这样两手空空的人家来,男的娶不到媳妇,可不就凑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郑娘子听完郑北的话,就又想起来上次族长夫人问她何时给郑之南说门亲事的事儿来。

虽然族长夫人只不过随口一说,并不见得就要插手他们家里的事情,可郑娘子听在耳里也有写不舒服。

的确郑之南的年纪到了,村里但凡父母操心点,十二三岁就订了亲,待到了十四五岁就结亲,到郑之南现在将将十七岁这个年纪,儿子都大概能跑能走了。

郑娘子知道村里有些闲货爱嚼舌头根,说她这个后娘如何苛待郑之南,把他当成一头牛一样使唤磋磨,到了年纪,还不给他说亲。

这些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说亲不要钱的吗?

而且他那屋子,谁家父母会让女儿嫁过来跟他一起住草屋?

再说了,她攒的钱,可是给她的裕儿娶媳妇用的,半分钱都不会给郑之南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