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民间议论孩子归孩子,受过当初晋王恩惠的人还是会先说一句皇上是位不可多得的明君,就算当初没有受过恩惠,如今减少赋税的政策也让大夏国的所有农家舒了口气,更是要在明年夏天开科举,选寒士子弟人才入朝为官,为民效力。

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利国利民的好决策,要知道从前的高门有权利举荐有才之士到圣人前,而这些高门大户自然只会选高门子,而不是在他们眼里粗鄙贫困的寒士子弟。

现在皇上不仅开了科举,还取缔了高门以及世家举荐的权利,想要入朝为官,金榜题名,一律都需要进行考试,优异者还需要在圣上面前走一遭,进行最后的考核。

虽然这些政策大部分都是左相郑之南提出的,但没有皇上的允许和批准,又怎能真正的实行开?

然后那些高门大户,世家大族屁都不敢放,因为皇上连自家手足都可以秉公处置,把李家杀的是一个不剩,又怎会在意这些规矩奇多的世家大族?

这位圣上从还是王爷的时候就与众不同,如今当了皇帝,自然更与众不同。

这样一想,也不觉得过继谢家子有什么问题,明儿没准还过继了李家或者王家子呢,都是有可能不是?

只要皇上培养的未来储君是位明君,是个样貌丑陋的无名之人,他们都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吃喝,自己的生活,不想再经历战乱,不想再背井离乡,颠沛流离。

不过该议论还是会偷偷议论。

郑之南跪在殿内,看着案前批改奏折的李耀,最终还是问了出来。

“皇上这是为何?”

“孤要做什么,还需要向你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