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东线无战事(一)(1 / 5)

作品:《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1647年11月15日,圣玛丽岛。。。

这个月份的圣玛丽岛正是雨水渐渐变多的季节,同时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潮湿闷热的天气、不时掠过海岸的飓风以及经常可见的倾盆大雨,使得这个美丽的热带岛屿几乎成了整个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最不宜居的地区。

事实上也差不多。在如今的华夏东岸共和国境内,新华夏地区的四个城镇(新华港、西乡半岛、塔城港、圣玛丽岛)的居民年死亡率常年保持在10%左右,成了东岸共和国身上一个缓慢持续失血的伤口。肆虐的疟疾是本地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几乎占到了死亡原因的六成,此外痢疾、霍乱、黄热病等也是人们致死的主因。

即便是在开发最早、生活卫生条件最好、堪称熟地中的熟地的新华港,去年一年政府将居民死亡率控制在了9%,都已经被视为了不起的成就和天大的好运气了。在东岸共和国的本土,新华夏岛给人们的印象一直就是死亡和富饶的双重属性。有一期曾登载过,新华港某村几十户人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家生了四个小孩却只活下来了一个,其他的人家稍微强点,基本上是两三个小孩里活一个。

有这样的健康记录,也就难怪乎新华港发展了这么多年,人口却始终上不去。要知道,国家平均每年都会流放五百名印第安开拓者到这边来定居,此外本地政府也经常从远东过境的移民里截留——不但是身体虚弱无法继续远航的截留,就连身体强健、一看就很能干活的也要截留不少。再加上新华夏开拓队坚持多年的问马斯喀特商人购买波斯、俾路之人女奴。新华港加西乡半岛的总人口到今年年初才将将突破了4500人。整个殖民地四个城镇的总数也不过是八千人出头而已。

这样少的人口数量,干什么都很令人蛋疼。比如眼前的归化港(安布迪富图特拉港)——因本地数百名海盗及家属接受东岸人的统治而得名——人口数量加上这两年陆续移来的数百名明人、希腊人才刚刚破千,经济上也主要以种植玉米、伐木为生。甚至连捕鱼都很少,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