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禁区之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卷总结(2 / 3)

作品:《禁区之狐

痛苦到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比赛了,怎么写都感觉味同嚼蜡,同时像是流水账。

这样的比赛毫无意义。

但不应该是这样,因为这是欧冠半决赛,而且这还是关系到一个重要的欧冠纪录的剧情。

结果让我写的毫无激情可言。

一开始我还想偷懒,就想着强行写下去,说不定写着写着就通了呢?

又或者,其实读者们要求没那么高,只要我写主角进球了,他们一样会很爽……

我这么安慰自己,或者说是欺骗自己,然后继续埋头强行写。

直到一天我非常痛苦的写完两章,已经是半夜一点,我准备去洗澡然后睡觉了。

结果在洗澡的时候,我又反复思考这個困扰了我好几天的问题——我有在洗澡的时候复盘最近写的内容的习惯——我觉得这样不对。

这种强行写出来的东西,如果连我都觉得有问题,那在读者那边百分之百交不了差。

然后我下定决心——把之前三天写的六章内容全部推翻,重写。

下定这个决心之后,我感觉到那几天压在我心头的重担突然就松了一些,整个人变得轻松起来,目标也明确了。

然后我半夜两点发了个单章告诉大家要请假,因为存稿几乎全废。

请完假我再考虑具体应该怎么写。

我开始翻这本书之前的部分,逐渐找到最开始想写这本书时的念头和想法。

发现我不知不觉又陷入了想要“加快节奏,挤水分”的误区里。

以我的写作风格来说,我不仅不能挤干水分,我还得往小说里灌水才行。

因为我是那种首先要在脑海中生成画面,然后再把这些画面转换为文字写出来的作者。

这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细节描写。

太干了,所有画面就都只是最初最初的草图,既没有勾线,也没有上色——就跟富坚义博的猎人后期一样。

或许有读者可以靠强大的脑补能力知道我写了什么,但我总担心读者和我想的不一样,所以我要不厌其烦地把我脑海中的画面描述清楚。

而这样的写法,是需要我沉下心来,不急不躁,才能找到状态的。

我每天写六千字,需要花费十多个小时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时间可能都是花费在如何构建画面上。

如果脑子里生成画面了,其实我写的很快。可如果没有画面,那我可能会卡上一天。

之前的半决赛就是缺乏比赛画面,但我又要强行写比赛,导致写的很痛苦。

找到问题症结之后,我意识到自己不能追求快和干,要慢和水。

先不说读者们的感受,最起码我自己这样才能找到创作状态,否则写的不过是比大纲稍微详细一点的“细纲”而已……

于是我开始重新设计欧冠半决赛前后的剧情,增加了贝克尔这个和胡莱争夺纪录的角色的戏份,比如他为什么要和胡莱争夺这个纪录——我之前是没怎么交代的,似乎他就应该和胡莱竞争一样。

但实际上作为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动机的。

所以我增加了他想要竞争金球奖这个动力。

然后我还通过那个欧冠纪录,引出了阿尔贝塔齐和凯撒,进一步完善这两个人物的形象。

还有胡莱六十球的纪录——最开始我是没打算花那么多笔墨写这个纪录的,就只是想提一下他创造了新纪录。

对于创造纪录之后这个世界应该有什么反应,我也没想到。

这样就不对。

所以我在重写的时候很认真地思考他这个纪录应该带来什么后续反应——不只是简单的大家花式吹捧,更应该有一些影响长远的东西。

于是我引出了胡莱博物馆,然后通过半决赛的影响力,继续强化这条线索。

胡莱博物馆算是我个人对这个架空世界里中国足球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吧。

所以以后还会有关于博物馆的剧情的……

最后当我把所有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并且写出来之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大家所看到的。

那段时间无论是章说、段评,还是追订均订高订,或者是月票、打赏都非常活跃。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慢下来往剧情里“注水”是正确的。

说明大家是真的喜欢看这些“水”的。

实际上这本书之所以到六百八十万字还能有如此活力,也正是和我之前孜孜不倦的浇水灌溉有关。

没有那么多细节,那么多仿佛真的活在这个世界的角色,单凭胡莱一个人,又怎么能够支撑得起这么大的一个世界呢?

很多东西它不是我在开书的时候就能想到的,我其实也是一边写一边想,很多剧情、人物,那也是我在慢慢融入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逐渐建立起来之后,才跳出来的、清晰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