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零年代女厂长 / 章节正文阅读

43、043(3 / 4)

作品:《七零年代女厂长

梅书记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你倒是挺欣赏这同志的。”

小王不认:“梅书记说笑了,我就见过一次,哪有什么欣赏不欣赏的,这谁给咱们辰山县争光,我就支持谁。”

这话说得梅书记心里很舒服,又想起前几天余思雅让他扬眉吐气了一回的事,语气更和蔼了:“小王,你去带他们进来,看看他们说什么吧。”

“是。”小王放下了暖水瓶,出去。

不一会儿,他就领着余思雅和钱书记来了。

这会儿,梅书记已经从办公桌前走了出来,坐在办公室另一头的会客区,招呼他们:“余同桌,钱同志,你们来了,坐。”

余思雅和钱书记赶紧过去,不好意思地说:“梅书记,打扰了。”

梅书记点点头,没说话,指了指椅子,示意他们坐下。

小王立即给他们泡上新的茶水,送到两人面前。

余思雅和钱书记赶紧谢过他,端着杯子暖手。

余思雅发现,钱书记这人平时话老多,老能扯了,结果到了这里就成了鹌鹑一样,进门规规矩矩的,除了打招呼,道谢什么也没说。

看他这副紧张的样子,指望他出头是不现实了。余思雅放下杯子主动开了口:“梅书记,你工作这么忙,我有话就直说了啊。”

梅书记并不反感余思雅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相反他其实也挺厌恶没意义的寒暄,浪费大家的时间,遂点头,温和地说:“你说。”

余思雅嘴角一垮,苦笑着说:“梅书记,咱们遇到了点困难,没办法,所以才不得不来找你,还请政府给咱们村办企业更多的支持!”

梅书记满脑子问号,不是来催问修路的事吗?这跟他想象的好像不一样。

梅书记坐直了身,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什么困难,你说。”

余思雅赶紧将饲料的事说了:“梅书记,咱们养殖场从成立以来,一直以收购农民种的多余的红薯、萝卜、菜叶子还有少量的玉米,以及麦麸、米糠、榨油后剩下的料做饲料。但随着养殖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光是这些食物已经没法满足养殖场的饲料需求,尤其是过完年,春天刚播种的时候。所以我们这次来是希望县里能批准咱们从粮站定期购买一批粮食,以满足养殖场的日常所需,也能帮助我们养殖场进一步扩大规模。”

梅书记沉吟片刻,问道:“你们有多大的饲料缺口,算过了吗?”

余思雅冷静地从包里拿出一个写满了数字的本子。

旁边的钱书记顿时额头直冒冷汗,这小余早有准备,竟然也不通知他一声,太不厚道了。

余思雅没察觉钱书记的僵硬,她拿出本子开始总结自己的计算结果:“梅书记,我们养殖场目前能自己解决大约五千只鸭子左右的粮食,其他的需要粮站帮忙。明年,我们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一万五千只左右。一只鸭子大约需要四公斤的粮食,成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一年就能养四批,粮站每个月给我们提供四万斤粮食就可以了,麦麸、米糠、小麦、大豆、油料这些都行。”

四万斤!

钱书记一屁股滑坐在地上,椅子跟地面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六只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他。

钱书记讪讪地扯了扯嘴角:“不,不好意思,不小心坐歪了!”

早知道说什么他都不跟余思雅一块儿来。四万斤,还是每个月,她可真敢开口,也不怕惹梅书记厌。

小王赶紧将他扶了起来:“钱书记,你没事吧!”

钱书记赶紧摆手:“没事,没事,王秘书你忙你的,我坐一下就好。”

重新坐回椅子上,钱书记缩了缩脖子,尽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但他想多了,余思雅和梅书记都收回了目光,。

梅书记听到余思雅报出来的这个数字眉头轻拧:“你这小同志的口是不是开得有点大啊,四万斤粮食,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才28斤的指标。”

余思雅笑着说:“梅书记,这不一样,工人的已经脱了壳的纯粮食,加上米糠麦麸可不止这点。再说了,我们也没说要主粮啊,玉米、麦麸、米糠还有大麦、燕麦这些杂粮之类的,咱们都要。”

她还巴不得要这些呢,喂鸭子都一样,但便宜得多啊,算下来成本也跟着降。

梅书记摇头好笑:“得亏你没说都要主粮,不然啊,我只能把你赶出去了。”

还有心情开玩笑,看来梅书记并不反感她提的这个要求。也是,县里有好几万人,这些人每个月都有二三十斤的口粮,光是谷物脱下来的壳,榨油后剩下的油料数量就不少。县里面并没有建大型养猪场,这些东西也都对外销售,可农民自家养两只鸡或养一头猪的,都是喂自己剩的汤汤水水,草,菜叶子之类的,谁舍得花钱买这些喂啊。

他们养殖场提出包了这些,并不算过分。

心里有了底气,余思雅脸上的笑容更甚:“不会的,梅书记你一心为民,咱们公社干部办养殖场也是为了社员们过得好,咱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我相信梅书记会支持我们的工作,你放心,我们养殖场已经计划好了,过完年会再大招工一次,给大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听到这个事,梅书记来了兴趣:“哦,我记得你们养殖场才成立一年多吧,已经有一百多人了,还要扩招,那下次你们打算招多少人啊?”

“八十到一百人,明年我们的产量要翻倍,现在的人手已经很紧张了,只是今年花钱的地方多了点,厂子里不大宽裕,所以让大家辛苦点,先坚持坚持。”余思雅一句话都没提修路通电的功劳,却又在处处提醒梅书记他们养殖场的贡献。

果然,梅书记马上从“花钱多”想到了清河鸭养殖场的义务奉献。也许这个养殖场规模不算大,但真要论起做事,那绝对是县里第一。看看县里这么多工矿企业,也有不少在城郊乡下的,可哪个不是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有的甚至连自己的那点地盘都管不好,年年亏损,还要县里财政补贴。

清河鸭养殖场就不一样了,发展快,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其公社的社员过上了更宽裕的生活,甚至还有心要拉一把其他公社。这样发展潜力大,又有责任感的企业是该多支持支持。尤其是明年清河鸭养殖场再招工以后,在县城都算中等单位了,关系着两百多名职工的饭碗。

想到这里,梅书记看余思雅的眼神越发的欣赏:“小同志很有干劲儿嘛,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创造了差不多两百个岗位,还帮公社修路通电,咱们县里就应该支持这样的企业。不过你这四万太多了,每个月三万斤粮食吧,以米糠、麦麸、油料、玉米等粗粮为主,人都没顿顿吃上大米饭,怎么能先便宜鸭子!”

“梅书记,这,这一下子差了一万斤的缺口,咱们上哪儿去弄啊!你能不能通融,通融,给咱们加一点?”余思雅苦恼地看着梅书记道。

钱书记听到这话,侧头诧异地看着余思雅,她是不是傻,敢跟梅书记讲条件。三万斤已经很多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