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零年代女厂长 / 章节正文阅读

55、055(3 / 5)

作品:《七零年代女厂长

王书记看到在他面前犟得不得了,嚷嚷着要去县里找梅书记的几人这会儿不但不追债了,竟然还主动掏钱出来,心情之复杂,难以言表。

送走了几位书记,余思雅不但一分钱没花,还反倒给厂子里拿回来了一笔流动资金,缓解了厂子里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余思雅看出了王书记的诧异,有心想解释,但转念一想,说多了,这位心气高着的王书记指不定还觉得她是在教他做人呢,她干嘛给自己找麻烦。

其实这些事解决起来也简单,找到大家共同的利益诉求,软硬兼施,再把他们拉到一条船上就是。这些书记虽然急着要钱,但他们更不想清河鸭养殖场倒闭,她只要让他们认清这点再给他们一个保底方案,让他们觉得不会吃亏就行了。

这两件事一忙就是一上午,简单地在食堂吃了个午饭之后,余思雅叫上了王书记:“我们一起去县里一趟,搭厂里的顺风车,然后去省城,可能要呆几天,王书记去收拾一下行李,待会儿公社见吧。”

王书记……

他要出差,他怎么不知道?

不过从昨天到现在,看余思雅有条不紊地收拾烂摊子,他心里也是服气的,这会儿更想看看余思雅进了省城怎么做,便答应了。

下午,余思雅、王书记加两个司机潘永康和吴强,一起去了县城。

进城后,余思雅让他们把她和王书记放在银行,两人去供销社拉没卖完的货,再回来接他们。

看到银行,王书记有点懵:“余厂长,咱们来这里干什么?”

余思雅从包里拿出准备好的材料:“贷款!”

“不是,咱们养殖场不是欠了银行的钱还没还吗?这还能贷吗?”王书记诧异地问道。

余思雅淡然地说:“没问题的。”

现在银行监管本来就不严,贷款并不难,因为敢于贷款的人真的很少很少。而且他们厂子里有固定资产,银行没道理不贷给他们。

到了柜台前,余思雅道明了来意,然后将资料一份一份地拿出来,车子的证明,买机器的收据,建厂房的花销和付款凭证等等,当然最后还有一份清河鸭养殖场固定资产表,例得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别说王书记意外了,就是银行工作人员也是第一次看到材料准备得这么充分的贷款人。

等银行工作人员去办手续的时候,王书记低声问道:“你什么时候准备的?”

余思雅小声说:“今天早上。”

他怎么没发现,这人动作真是太快了。

因为余思雅的资料准备齐全,养殖场的固定资产不少,估值超过十万,银行很痛快地答应了贷五万块给余思雅。

拿到钱,余思雅塞进了包里,淡定地走出了银行。搞得王书记紧张地跟在她后面,深怕钱丢了。他自诩见过不少世面,但这一天惊心动魄的经历着实刷新了他以往的认知。

两个人在路边等了一会儿,潘永康他们开着车子过来了。

两个司机坐前面,余思雅跟王书记只能坐车斗,跟回收回来的货物坐在一块儿。

上了车,没了别的人,王书记总算没那么紧张了,也有功夫惦记着其他的事:“余厂长,你贷这么多款干什么?咱们,咱们要是还不上怎么办?”

余思雅笑看着他:“还不上也是我这个厂长的责任,王书记要实在担心,可以提前申请调走。再说了,现在没周转资金,厂子要发展很难,一个不好就可能破产,反正都可能破产,还不如赌一把,王书记,你说是不是?”

王书记擦了擦额头的汗,他第一回看到一个人把破产这么轻松地挂在嘴上。

“对不起,余同志,都是我的责任。”

余思雅不管王书记是真心还是说说而已,淡淡地笑着说:“谈不上,王书记不必紧张,问题总能解决的。”似乎一切到她这里都不是事。

王书记感觉有些别扭,他怎么觉得自打昨天把余思雅找回来以后,自己似乎就低了她一头似的,可他还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摇了摇头,想把这种诡异的感觉甩掉,王书记岔开了话题:“余厂长,这些回收回来的货怎么处理?”

“销毁了。”余思雅轻描淡写地说。

“什么?”王书记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就只有周家兴和林鹏在加工厂里抽过烟,也不是每袋食品都沾上了烟头,很多都是干净的,都销毁了多可惜啊,这可都是肉。”

这时候多少人还吃不上肉啊,想想王书记就心疼。

余思雅也心疼,好好的肉就这么丢了,确实浪费,尤其是这个是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不少人连饭都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