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零年代女厂长 / 章节正文阅读

122、122(3 / 5)

作品:《七零年代女厂长

小李吓了一跳:“可是,可是余总说以后她跟梅书记解释。”

冯主席瞥了他一眼:“你懂什么,有的话余总不适合说,也不适合出面,还是我这个老同志更合适。”

好吧,过去冯主席是他的领导,现在还是他的领导,领导说了算,小李不吱吉了。

王书记看到这一幕,笑了笑说:“冯主席出面确实更合适,余总这人太耿直了,而且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无所不能,什么问题到她那儿都不是问题的感觉。这样固然让大家都对她本人、对厂子有信心,但有些事就不适合她去做了。冯主席更合适出去卖个惨,抱怨抱怨之类的,回头这话传到各公社书记耳朵里,他们也怨不了余总。”

冯主席笑着点头:“就是这个理,小李啊,你这人就是太老实太实诚了,还要跟王书记好好学习啊。”

小李赶紧表示:“冯主席你说得有道理,我还有很多不足,要向你们学习。”

王书记连忙摆手:“冯主席说笑了,咱们都是一起干革命的好同志,大家相互学习,将咱们红云公社建设得更好。对了,李厂长,医院的建设提上日程了吗?”

比起厂子里的事,王书记更关心这个,毕竟钱虽然是清河鸭集团出的,但这也是红云公社实打实的成绩。以后去了县里,他们公社就是除了县医院外唯一的医院了,多有面子?

小李笑道:“余总刚才打电话还问了我这个事呢,她催促我建快点,医生的事她去找。王书记,我特意过来就是想跟你商量商量医院具体建在哪里?”

这块地还得公社批,所以肯定得王书记拍板。

王书记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地图说:“我觉得建在饲料厂附近,这边离公路比较近,交通便利,以后别的公社的人过来看病也方便,你觉得怎么样?”

小李没意见:“可以,那地的事就麻烦王书记了,我得去安排施工和材料的事情。”

王书记主动接过活儿说:“李厂长,要是你不介意,我帮你盯着施工队,这地方离咱们公社近,我中午吃过饭,每天过去溜一圈,下班再去看看,就能大致了解工程的进度了。”

饲料厂当初的建设就有王书记的一份功劳,小李当然不介意,他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想将红云公社建设得更好,监工交给王书记他也放心。

“那就辛苦王书记了,你看着,我也可以稍微松口气。”

两人就这么说定了。

冯主席看着两人有商有量,团结合作,有劲儿一处使,非常高兴:“要是其他公社的干部都能像咱们红云公社就好了。”

过了两天,他就跑去找梅书记反应了这个情况。

梅书记听说这事后最先关注的是:“这小余同志还真没说大话,年前叶局长来的时候,我听她提了一嘴,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她给办成了。有了全省铁路铺路,今年你们清河鸭的业绩肯定会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冯主席点头:“可不是,这都是余总的功劳,跟着她干啊,我感觉这人都年轻了几岁,像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特别有干劲儿,对工作充满了热情。”

梅书记表示理解:“很正常,你们清河鸭蒸蒸日上,每天都能有新的变化,成绩一天比一天好,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态不自觉地也会变得年轻。”

冯主席笑笑说:“就是梅书记你说的这个理。”

梅书记夸完之后,垂眉沉思了一会儿:“你们所说的事情我都知道,咱们全县的养殖数量其实增长得很快,但你们清河鸭发展太快了,养殖的速度跟不上你们厂子的需求,时间长了这确实是个问题。你容我好好想想。”

冯主席表示理解:“梅书记你说得也有道理,但你是看着咱们厂子成长起来的,咱们厂子从无到有,建设成今天的千人大厂有多不容易,其中的艰辛,你也清楚。咱们余总是个实在人,遇到困难从不气馁,不怨天不怨地,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起一切,她所做的这一切也不是为了她个人,更多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建设咱们的家乡。各公社书记这样不积极,实在是寒了咱们余总的心啊!”

冯主席说得那个吉泪俱下,话里话外都是替清河鸭,替余思雅鸣不平。

梅书记明明知道他这话有夸大的成分,但还是被他这真情实感的样子给打动了,安抚道:“冯主席,你说的我都明白,余总做的贡献,咱们全县人民都看在眼里。你放心,余总就是在其他地方建养殖基地,我也没意见,你们已经给过这些公社很多机会了,是他们自己不珍惜!”

冯主席感动地说:“谢谢梅书记理解,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过阵子我再看看吧,希望其他公社不会让咱们失望。”

梅书记虽然说了不计较,但私心里肯定还是希望清河鸭最主要的产业留在本县。虽然养殖场看起来似乎没加工厂那么赚钱,可要是养殖基地的重心外移到了其他县或是省城,搞不好为了节省运输成本,以后分厂就开去那边了。这对辰山县的财政和就业增长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也是梅书记很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思考了一会儿,他直接对冯主席说:“这样吧,你将你们跟省铁路局合作的消息放出去,然后召集各养殖场开个会,让他们将今年的生产目标定下来,如果量太少,你就直接在会上宣布,养殖场的产量跟不上清河鸭的需求,你们将谋求在其他地方成立养殖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