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躲不过(保底(3 / 5)

作品:《重生就要对自己狠一点

这里头便涉及到了学籍转移管理科的具体业务。

由于瓯顺县教育资源有限,每年都有不少家庭,会把孩子的学籍地从县里转到市里去,不过这个学籍转移,同样也有配额,而且基本上明码标价。另外转出去的学生,如果考试成绩优良的话,相应的年底考核成绩,还需要两边共享。

比方说某孩子出门后突然爆种,考上985重点大学,那么这个指标,就由孩子所就读的学校和瓯顺县教育局平分,两边各得个。看起来仿佛只是一个年底作报告时的数字,但对总人口只有20万的瓯顺县来说,也相当不容易了,相关领导心里头,绝对还是很在乎的。要是考上清北复交这档次的,那就更不得了。

而另一方面,市里那些接收孩子的学校,也不用在意这个成绩被分掉。因为孩子就是在学校里读出来的,学校大可以在考试结束后,大大方方地发个红榜,热烈祝贺我校某某某同学考上某某某牛逼大学。从别的生源地搞来学生,为自己的学校创造成绩,双方可谓双赢。

所以县籍管科要在江森的《学生手册》上盖个章,意思就是你的成绩有我们这边一半,到时候别想赖账。不过其实不盖章没关系,反正到时候大家都会按这个规则来办事的。

江森特地过来跑一趟,只是尽到自己的本分而已。

而以上这些操作,基本都只会在中流以下的学校之间发生。

像东瓯中学和东瓯二高这种档次的,就完全不需要搞这些花样了。

人家就是要最优秀的孩子,750分的满分,东瓯中学就要能考上690分这条线的,少一分都不行。所以江森这种没钱也没分的,自然也就只能听凭学籍转移管理科的安排。

而最终,瓯顺县的学籍转移管理科也没有辜负领导的嘱托。

他们先是大张旗鼓地“免费”把江森送到了市里,成功勾起不少花了钱转学的家长的愤怒,让那些花了钱的家长们纷纷觉得自己吃了亏,然后成群结队冲进县委办大楼,在莫怀仁的办公室外高呼不公平,要求退钱。接着在把老莫搞得焦头烂额的同时,他们又快速给江森找到了东瓯市十一中、十三中和十八中三个令人发指的下家,并在随后的“转会”见面会上,始终不提江森少民加分的事情,成功让东瓯市的二档学校,全部将江森排除在外。

甚至于,在看到江森满脸的疙瘩时,十一中和十三中也一度不想招收他。

理由很直白,就是看着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