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校长(1 / 1)

作品:《重回七零首富小媳妇

孟悠悠说得简单,但是在旁边听着的赵南知道到时候跑断腿的人又是他,干脆也不等孟悠悠找到他的头上,主动道,“我会和教育局那边交涉,有文化有知识的家属,也可以在教育局安排几个临时工的工作岗位,这应该不是啥难事。”

孟家保听他们轻轻松松的就把这些事解决了,每个月的工资有保障,另外子女读书不要钱,家属还能给安排工作,这咋可能招不到优秀教师嘛?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姜川适时的开口,见他们都看过来,笑了笑,“也不是啥大问题,就是那些外地教师过来了,他们住哪儿啊?”

“这个简单,村里这么多户人家,每家都给安排一两个人,那不就行了?”孟家保手一挥,完全不觉得这是问题,“另外还有原先知青们住的那一排房子,也可以腾出来给他们住。”

“不行,”孟悠悠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男教师还好一点,女教师尤其是那些单身的住在别人家,多多少少都会不方便,安全也不能保障,万一出点啥事,连带着学校的名声都给搞坏了,更别提有的教师还拖家带口的,那就更麻烦了。

“家保叔,学校建的宿舍楼应该会有空房间,到时候你把那几间留着给那些护校的老师,另外的老师都给安排在知青那边的老房子去,”孟悠悠提议道。

“趁着离开学还有点时间,你带着村里人把那一排房子都给整修翻新一下,该置办的家具给置办了,该修建的厕所也给修建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在后面那一块空地又给盖点房子出来,以后那边就专门用来做教师的宿舍楼,”孟悠悠说到最后,瞧见孟家保一脸的愁容,顿时明白过来,笑着道,“你放心,这些费用都我来出。”

孟家保有些不好意思,可也不好解释,哪怕他愿意自己来出钱,可村里的账面上压根就没有那么多钱,至于他个人,那就更不可能了。

“成,正好现在大伙都不忙,我下午就让人过去商量好如何做,明后天就动工,”孟家保不能出钱,可是他可以带领着别人一块儿出力,这个他绝对没有二话。

“这些钱我来出吧,”吴青梅听到现在,也一心想着能做点什么,闻言立马道,“包括村里人盖房子中午的那餐饭,都算在我的头上。”

不止是为了支持孟悠悠,主要是吴青梅嫁到这个地方这么多年了,对这里的人都有了感情,能跟着孟悠悠一块儿做点什么,她觉得挺有意义的。

孟家保想说她们都是一家人,没必要争这些事,可是话到了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人家的家事,他管太多也不好,毕竟他就是一个收钱的。

“成,那就妈你来出,”孟悠悠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又看着孟家保道,“家保叔,真是辛苦你了,之前建造学校忙活了那么久,现在又因为我一句话得建宿舍,跑前跑后的,出力最多、操心最多的人其实都是你,我代表那些孩子们谢谢你。”

一番话说得孟家保差点落泪,心头有些发酸,摆了摆手,“你这孩子,说这些干啥啊?我做这些事,也不是为了你呀,我为的是孩子们,为的是我自己,说到底,家保叔还得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呢。”

自从孟悠悠在全国英语竞赛得了第一名的名次,让孟家湾三个字在省里有了名号之后,接着又是高考状元,又是捐赠学校什么的,孟家保跟在孟悠悠的后头已经是公社里的大红人了,别看他还只是一个村长,但是哪怕是公社领导见了他,也从来都是笑脸相迎的,更别提别的生产队队长了。

孟家保不怕苦,也不怕累,奔波这么久能造福那些娃娃们,他觉得特别值得,一想到以后从孟家湾这所学校中能走出许多的优秀人才,孟家保就觉得非常欣慰。

“家保叔,我提议由你来做孟家湾学校的荣誉校长,为了孩子们,说啥你也不能拒绝,”孟悠悠不等他开口,立马说道。

孟家保的嘴巴咧开了,“你这孩子,让我管管村里的事,我还能摸索着做一做,但那些书本上的事,我可不懂。”

“学校的事回头肯定会有人来管的,但是学生们品德上的事,我希望由你来教育,有你这样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形象在,不怕孩子们学歪了,要知道道德比起知识来说,更加重要,”孟悠悠摇了摇头,坚持道。

她的这些话都是真心话,即便孟家保不认识多少字,没有多少文化,可是他这么多年来一心为了村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做着自己的本分事,孟悠悠觉得光凭这一点,就值得很多人学习。

孟家保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彻底落了下来,赶紧别过头去抹了抹眼睛,嘴巴动了动,终是没有拒绝,“成,我听你的,我一定把这事办好。”

送走孟家保,孟悠悠回过头来一看,发现吴青梅和孟珍珍的眼睛也有些发红,立马就明白了她们的心思,可还没等她说话,就听到吴青梅开口了。

“悠悠,我瞧着你家保叔的裤脚都破了,那双鞋看着也不保暖,明天我去县里帮他买两件衣裳,你觉得合适吗?”

吴青梅对孟家保还是充满着感激的,从她们离开孟家之后,孤儿寡母的几个人在村里一直都没有受到过欺负,她知道是孟家保在背后默默的帮着她们,另外她们离开这里这么久,家里的房子还是好好的,屋前屋后没有一根杂草,肯定也是孟家保的功劳。

这样一想,她越发的觉得孟家保是个好村长,吴青梅也想要为他做点什么,只是不知道该咋做才合适。

“当然可以啊,”孟悠悠没觉得有啥不妥,不过想了想,干脆道,“要不给村里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给买一身新衣裳吧,让二舅从y市直接运过来,服装厂里拿货便宜不少,应当花不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