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合作(2 / 3)

作品:《亲手打造一个豪门霍不凡宁雪晴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公司的员工,在这种场合露面不太适合。再说了,聂滨海虽然眼光不行,心胸也算不上大气,但他的技术还可以。

既然知道聂滨海已经因为感受到威胁而不快,霍不凡自然不会再继续下去,否则让苗一科平白损失了个得力干将,他可没地方赔。

得益于霍不凡的整顿,加上之前留下的好印象。这次石兴宁的考察还是相当顺利的。

他也按照之前的承诺,当场与苗一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电子厂将以低了霍家半成的价格,为唐氏国际供货。作为回报。一旦霍家退出,唐氏国际必须以霍家的价格进行接盘。

也就是说,唐氏国际是用来托底的,防止霍家突然抽身走人。给工厂造成大量的空缺。

这条协议是霍不凡特意嘱咐苗一科,必须加上,否则的话,把唐氏国际拉过来就没什么意义了。

真想要订单的话,电子厂并不缺业务量,反而因为和霍家有了合作关系,订单满天飞。现在工厂二十四小时全速开动,也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石兴宁也清楚唐氏国际在这场合作的定位,他没有拒绝,从生意的角度来说,答应这项协议并没有什么问题。

唐氏国际在这方面的业务,要比霍家还强很多。就算把整个电子厂所有的订单都接过来,也可以从容消化掉。

既然如此,又何必担心其它的呢。

并且合作后,他们就可以让海外实验室放弃这项研究。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集中在其它方面。

当然了,石兴宁是唐氏国际的总监,自然是要为公司利益做考虑的。

他希望能在协议中增加一项内容,那就是电子厂可以提供有关技术的材料,供唐氏国际学习。

这样的要求,属实有些过分了,苗一科没有答应。

经过一番谈判。最终协议进行了更改,唐氏国际可以派人前来协助生产,也可以称之为委培。

但接受委培的人,必须在电子厂工作满三年才能离开。否则的话,不但要赔偿一大笔违约金,还要被告上法庭。

苗一科想的很清楚,唐氏国际如果得到了技术,以他们的能力,不出几个月,就可以把自己完全替代。

但是三年的时间,足够电子厂更新换代。发展研究出更新的技术了。

在这方面,聂滨海还是很有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