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55章:最后一课:我这一生(3 / 4)

作品:《大隋主沉浮

杨坚把他的神情看在眼中,不由晒然一笑:“这倒没有!我养病这些天以来,百事不管,哪知道什么人要造反?”

“那您还说……”杨集看着自己的大伯,煞是无语的说道:“那您还说这种危言耸听的话?害得我都吓了一大跳。”

“傻孩子,我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经验之谈。”杨坚疲倦的闭上双眼,休息了好大一会儿,才闭着双眼缓缓的说:“周宣帝宇文赟在世之日对我十分忌惮,那里想要处死我们一家易如反掌。我只好通过郑译向他透露出藩之意,这才逃过一劫。直到他病逝,我才敢有所动作,这与现在的情况如出一辙呐!”

他喟然叹息了一声,又说道:“而做法其实也很简单、老套,就是利用宇文阐这个皇帝来铲除反对力量,所以你休要小看名望、大义。这些东西虽然摸不着、看不见,可是用得好了,它们却胜过百万雄兵。”

杨集问道:“大伯意思是说,他们会以兄长们的名义来搞事,而且还打着什么清君侧、诛奸臣之类的口号?”

“正是。”杨坚沉默了片刻,缓缓的说道:“我当初就是打着除奸王的旗号,杀了有能力有实力的宇文招、宇文盛、宇文纯、宇文达、宇文逌等人,这样就使改朝换代计划不再受到任何阻碍了。”

杨集稍微想了想,忍不住说道:“大伯,照您这么一说,我觉得如果真的有人造反,也许会竖起‘诛奸王杨集’的旗号。”

“不是也许,而是一定。”杨坚张开双眼,轻声问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事情明摆着嘛!我岂能不知?”杨集苦笑道:“天下百姓如今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多数都处于人生中最幸福的阶段。所以想造反的人,也只有永不满足的世家门阀了。这些人也知道拉不动百姓来造反,却又想壮大自己的造反队伍,所以只能把目光瞄向其他地方的世家门阀。而我已经是全天下世家门阀的公敌,大家全都恨我入骨。只要他们打起‘诛奸王杨集’的旗号,同仇敌忾的天下世家自然踊跃参军、捐钱捐物。”

在凉州搞事、在朝堂上反对禁书令、在京城公布崔氏犯官名单的时候,杨集就有了这个觉悟和心里准备了,只是想不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值得庆幸的是,他生在空前强大的大隋王朝,而且又遇到异常强势杨坚和杨广。

不过凡事不能过于乐观,要是这种战事陷入长期的僵持,一些本来采取观望态度的世家门阀,估计也会扶持代言人造反,若是造反之风席卷天下,杨广恐怕为了达到平息“民怨”的目的,真会拉出去五马分尸,就算没有杀他谢天下,这官估计也当到头了。

杨坚听了杨集这番话,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杨集是他最欣赏的侄子,以前是欣赏他的桀骜不驯、潇洒豪迈。但是随着杨集年龄渐长,并且展现出了将相之才,杨坚也希望他像正常的官员一样,在保持本性之余,同时能够遵守最基本的规矩,而最基本的规矩就是不能造反、不能欺君,—旦被发现就是大罪,就算杨坚本意不想处罚他,但是为了严肃朝纲,也必须要对杨集进行—定程度上的惩处。

杨坚倒是不会往重里罚,顶多贬了一阵子,然后又让杨集改头换面的出现在官场之上,但是他寿元将尽,而不到二十的杨集搞不好还会辅佐到第三世皇帝。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如果他桀骜不驯、不懂规矩、不守规矩,其结果肯定就是贺若弼第二。

而杨集能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没有失去理智的咆哮,说明他已经具备了一名官员最基本的冷静头脑,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冷静这个品质,才能在做事之前抽丝剥茧的分析前因后果、利害关系,深思熟虑之后,才能在行事过程中趋利避害、不犯致命的大错。

他杨坚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靠的就是这份冷静,正是这份冷静使他在无数场风起云涌的政斗中,率先察觉到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利益,并适时的做出利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此时见到侄子已经入门了,杨坚终是放下心来。

他说这么多的主要用意,其实是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教侄子,让侄子意识到政斗较之明刀明枪的对外战争,凶险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