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章节正文阅读

府兵方面,犯了常识性错误(3 / 5)

作品:《大隋主沉浮

三、隋朝士兵刚刚分田到户(均田),兼并土地的现象尚未兴起,所以士兵家有余粮,体格普遍好;初唐虽然也在维持均田制,可买卖、强夺土地的风气已经盛行于世,很多失去田地的士兵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这也影响到士兵的体魄、意志、忠诚。

四、府兵制在大业中前期处于即将完成定制的阶段,整体制度虽然不如唐朝成熟,但不成熟,却意味着调兵打仗的时候非常灵活、将军们可操作的空间大。而唐朝虽然成熟了,但多如牛毛的框框套套,却导致军府的运作、调动十分僵化,调兵手续远比隋朝繁琐无数倍。

最典型的是府兵制成熟以后,唐朝既想用府兵、又怕十二卫将军带着治下军府造反,于是把各卫管辖的军府都打乱了。就以现在的区划来打个比方吧:比如说A卫负责管34个军府,那么这34个军府肯定各在一个省/市;B卫也是如此。AB彼此之间互不统属、谁也调不了谁的军府。如果朝廷让A卫在北方打仗,B卫的某个军府哪怕在战场旁边,也不能动、也不能上战场,否则,以造反论处。那A卫怎么办呢?也许只能调动自己在两湖两广的军府府兵。

A卫士兵远道而来,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政策上是不允许A卫调B卫士兵参战,不过靠近战场的B卫士兵应该都会用个人的身份去参战,毕竟他们背后就是自己的家小。)

五、府兵制成熟以后,朝廷防止府兵造反,制定了严酷的军法,在各个军府之内大搞株连之事。《唐会要》就说贞观年间的士兵“自折手足,称为福手福脚,以避征戍”。到了武则天时期,《邺侯家传》说“时关东富实,人尤上气,乃耻之,至有熨手足以避府兵者,番上者贫羸受雇而来,是由府兵始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