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回80当大佬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36章 汝之大佬,我之马仔(1 / 4)

作品:《重回80当大佬

卡拉ok看去没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容易给人一种“这玩意儿很早有了吧”的错觉。

但事实,那东西也是需要一步步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积淀的,1981年的欧美市场都没见过。

最早的卡拉ok雏形,或者说“用音响放伴奏带、与真人唱歌声混声道播放”的商业模式,可以追溯到1971年的曰本神户。不过出现后很快陷入了两三年的低迷官司期。

因为很多娱乐场所的驻场伴奏乐队,发现有事业危机,跟音乐版权方联手打官司打压。

音乐版权方此前发行的录音带肯定都是带唱词的,不可能专发伴奏带,所以早期的伴奏带肯定是盗版的。官司糊弄了两三年,才算是把法律风险捋清。

到了1975年后,随着索尼公司的betax录像带标准,在与美国同行的标准制定权争夺战落败后(大家可以理解为21世纪索尼跟环球华纳这些争夺“蓝光”大碟的技术标准制定权,一个道理。再想象不能的想象成现在华为跟高通还有美帝良心的案子。)

索尼为了给betax找剩余价值出路,机缘巧合催生了带v的“真.卡拉ok”(此前的都是只有伴奏带没画面的)

说来也巧,索尼的betax录像带标准,跟当时胜出的标准相,虽然有种种劣势,但它的每盘录像带时长较短、快速倒带定位的速度又快,所以特别适合搞卡拉ok点歌,不存在“为了点这盘带子第10首歌,要先倒三分钟带子”的麻烦。

又经过几年版权大战后,到1978年,曰本市场开始出现商业化运营的卡拉ok了,索尼音乐之类的磁带公司(当时还不能叫唱片公司,因为磁带的载体cd多很多)也开始搞音乐电视录像带,充实丰富了v库,这一产业相辅相成渐渐成熟起来了。

相之下,欧美市场虽然能把设备的创新一夜之间学过去,艺术素材积累却没法速成,也迟迟没有发展出卡拉ok。

说人话,是环球和华纳的音乐公司,如今还没像曰本人那样制作v录像带,所以想搞卡拉ok也没东西方,大伙儿还停留在买乐队现场伴奏。有点像“诺基亚创造了新系统,但应用软件商都不买账、不为你开发app”一样无奈。

……

顾骜前世对这个没啥研究,但这一世去美国和曰本也跑得不算少了,观察过两地的化娱乐差异,有了亲身体会。

如果是他自己拍板,当然不用知其所以然。但为了说服别人,还是把道理摆得明白一点、让人看到前途较好。

“原来是这么个道理,美国人不搞是因为美国人这方面需求不多、又没有足够多的英歌录像伴奏带放。而咱国人可以直接拿曰本人的录像伴奏带来盗版着放……这门生意做得!不过闹半天,这几首香江湾湾眼下红遍天的歌,都是翻唱小曰本娘们儿作的曲啊!”

听完顾骜带来的几盘v伴奏带后,冯炮恍然大悟,跟着哼了起来。

伴奏带是没有唱词的,所以歌和日歌便彻底一样了。

决定按顾骜的点拨干之后,冯炮问了一句:“要不暂时先装个两三间?够顾处长你招待客人好。要是生意好,我再进货扩大。这31的大彩电,那是非买夏普的不可了,国产没那么大的。录像带和录像机既然是betax这么冷僻的标准,只能先用索尼了,其他家也没有啊。顾处长,我手头凑不出这么多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