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皇明天子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十二章 斡旋之策(2 / 2)

作品:《皇明天子

袁可立拒绝了三次呀!你大明皇帝不是最好脸吗?怎么又请了第四次?

三是一个很奇怪的数字,在大明朝,三推而就是惯例。

当年嘉靖皇帝进京的时候,礼部尚书三请,嘉靖皇帝才出了轿子,大君登基也是礼部尚书三请而就。

三请不就,那就是彻底撕破了脸面,可是大明皇帝居然四请!

“那是先帝三请,当今大君乃是一请,也算不上什么屈尊降贵吧。”范文程小声的说道。

大君真的好过分!

“还有什么法子没有?”黄台吉在大政殿上来回踱步,看着八旗主的位子就是一阵的犯晕,后金局势一下子变得极其恶劣起来,三大贝勒,八旗主趁机而动,怕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唯由一计!”范文程的眼神阴刻至极,泛着毒辣的光芒,轻声说道:“尚虞备用处挑唆大明明公,让大君类明武宗、熹宗,让大明皇帝落水即是!”

“不用我们动手!自有大明明公甘为大汗前驱!”

黄台吉十分满意的点头,他对线的确有点怼不过大君,毕竟大君携着大明国势施压。

但是大明也并非铁板一块,甚至在憎恶大君这件事上,大明明公更甚几分。

“唯有如此了。”

……

……

朱由检正盯着巨大的堪舆图,愣愣的发呆,他在考虑辽东局势。

将大明和后金的对线分成上中下三路。

简单来看,归化城就是上一塔,大同是上二塔,宣府是上路高地塔。

中路则是沈阳为中路一塔,广宁为中路二塔,山海关是高地塔。

下路则是义州为上一塔,皮岛为上二塔,山东诸府是高地塔。

蓟门就是大明的门牙塔。

上一塔现在由耿如杞守备,而且耿如杞师从秦士文,在山西经营多年,耿如杞出狱,安全赶赴大同就任,上一塔可谓是固若金汤。

而中路一塔在萨尔浒之战中被拔了,中路二塔在广宁之战中被拔了,而此时的辽西防线,就是中路的高地塔,袁崇焕已经就任,错非黄台吉烧糊涂了,他不会此时冲高地塔。

至于袁崇焕,一炮送老奴酋归天,黄台吉压根和袁崇焕没什么转圜的余地。两个人脸上笑嘻嘻,心里早就问候对方十八代祖宗了。

下路一塔在天启七年元月,后金攻打朝鲜之战中,被后金给占了。

但是皮岛现在刚刚正饷发粮,短时间内没有投敌的可能,再说毛文龙不死,皮岛的人就是再人心动荡,也不会此时投敌。

这样一来,局势终于在精心布局了四个月后,稳住了。

“呼,终于能喘口气了。”朱由检看着硕大的堪舆图,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王承恩双手交叉放在身前,低头小声的说道:“万岁,天子亲军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不是有锦衣卫吗?”朱由检摇头说道。

“万岁爷指的是一千余的诛邪队吗?”王承恩笑呵呵的回答道。

朱由检眉毛一挑,指着王承恩说道:“伴伴这话,其心可诛呀!你这意思是我大明的世袭军户不忠,恩荫千户、都督、指挥同知不孝,不敬君父。宦官言政,按大诰该当何罪来着?”

“万死,腰斩弃市。”王承恩稍微琢磨了下回答道。

朱由检只能连连摇头,点头说道:“对,万死,就是不知道是朕万死,还是他们万劫不复了。”

“让孙传庭提领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四卫之人,组建新军,选拔忠勇能战之士,厚其抚恤,打造一支强军出来。”

王承恩眉头紧蹙的说道:“腾骧四卫隶属御马监,万岁爷,这是从内署调到外廷,赎臣难以从命。”

“好你个王伴伴,搁朕这里摆起你大珰的谱儿来了!”朱由检一听一乐,笑骂着说道。

“万岁爷,臣就是琢磨着这事,由内廷提领督办比较好,外臣,臣,不信任。此事事关重大。”王承恩作势欲跪,被朱由检制止了。

“孙传庭你都不信任吗?”朱由检皱着眉头问道。

王承恩摇头说道:“孙传庭中正稳重,臣自然不是针对他,但凡是外臣,臣都不信,天启年间的幺蛾子事太多了。”

“可是前唐神策军旧事,你可知你这话,有篡权之嫌。”朱由检好奇的看着王承恩,想听听他怎么辩解。

王承恩一乐,他就怕万岁爷把这内监军给让出去,他笑着说道:“前唐神策军又是屯田,又是创收,有粮又有钱,还提督宫禁,臣这四卫现在拢共不到千人,钱是内监司的,粮是万岁爷京通两仓派的,提督宫禁更是锦衣卫的事,哪里到了神策军那种地步,万岁爷也是说笑了。”

朱由检频频点头,王承恩在这事上倒是看得很明白,也做了很多功课。

“朕岂不知神器岂能轻授,可是不把四卫摘出去,朝里的明公能愿意吗?”朱由检摇头。

不把四卫摘出去,四卫的规模永远就是每一卫不到五百人,总共不到两千人的规模,这点人能干啥?

就连倪元璐都知道,要带五万人才能横行塞上,生擒小奴酋哩。

“这事吧,臣也琢磨了,交给孙传庭督办也好,交给兵部侍郎去也罢,其实可以交给外廷,但是由内廷监军组一个勇字营,但凡是基层将官,皆需到勇字营镀金即可。这事也就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了。”王承恩笑眯眯的说道。

“面子是外廷的,里子是内廷的。伴伴还是很擅长斡旋之策嘛。”朱由检点头首肯了此议。

控制军队的基层将官,身上刷了一层勇字营的招牌后,再投靠明公,明公绝对不肯接了。

“卢象升卢知府,昨个连夜冒着雪进京了。”王承恩看此时落了音,说了另外一个消息。

陕西、山西欠饷是大事,朝廷的银两已经准备好了,一百万两还是绰绰有余,毕竟抄大户,查了这么久,终于有了些眉目。

“朕要是有个和珅可以抄就好了。”朱由检吐着寒气抿了一口茶。

可惜,他的先帝天启皇帝只给他留下了个烂摊子,没有留下一个八亿两的巨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