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弹压(3 / 3)

作品:《诸天从自宫练剑开始

这耿精忠与肃亲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硕额附,继位后,左右由于谶纬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谣,耿精忠便劝令部署将士待变。

此时,耿精忠尚未完全做好准备,赵秋又领十万兵马亲征,他“满清第一勇士”之名,倒是极具威慑。

耿精忠自知实力不济,但又恐所行之密事泄露,不得已之下,提前作反。

不过,范承谟早有防备,联络忠于清廷之兵,与之相抗。

不久,清廷大军进闽,沿路克延平,抵水口浦城、建宁。

耿精忠的亲信徐文焕重兵在握,暗投清军,擒了耿精忠,前往觐见赵秋。

赵秋懒洋洋地看着台下的耿精忠等一众反臣,冷漠说道:“革去王爵,磔刑!”

如此,三藩之中,靖南王伏诛,自赵秋领兵出征,前后不过三个月。

其余二藩,皆是震动。

赵秋命人安抚吴三桂、尚可喜,防之早叛。

他心知吴三桂必反,只是早晚之事。

“至于尚可喜,此人忠于清廷,不过是其子尚之信有谋逆之心。只是尚可喜虽忠于清廷,却不是忠于‘鳌拜’,自己如今为燕王,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期间,又诛灭了不少皇族。凡此种种行为,只怕这尚可喜早晚也要‘清君侧’。”赵秋心道。

......

......

同年腊月,赵秋命大学士图海作先锋,领兵五万,向粤进发,自己统兵八万殿后。

吴三桂获知后,心中大惧,唇亡齿寒之理,他又岂会不知,当即以“清君侧”之名起兵......

只是,赵秋早有谋划,早已将吴三桂的不少羽翼调离,调离后再明升暗降。又收河西四汉将为心腹,这二、三年来,在赵秋的授意之下,这几人连年提拔。

吴三桂虽反,纵横滇黔,可惜入湘即受重挫。

赵秋兵发粤桂,一路攻城陷地,又以皇帝圣旨,命尚可喜一族迁往辽东。尚可喜知非是敌手,其下属眼见不敌,又不断降清,不再听从其号令。迫于无奈,尚可喜交出兵权,接了“圣旨”。

三藩已去其二,吴三桂便是孤立无援。他虽已联络海岛郑经、草原噶尔丹和神龙岛等人,可远水救不了近火,赵秋亦在沿海一带早有布置,重兵严防死守。噶尔丹掌权不久,还不成气候。至于神龙岛,不过是一江湖门派,赵秋只能“呵呵”了。

赵秋领兵马不停蹄入湘,合兵之后,一路势如破竹,一年之后,便兵围平西王府。

吴三桂袒露上身,背负荆棘,出府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