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帝国余晖(二十九)(2 / 3)

作品:《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

和谈,不可避免。

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三国出入很大,朝鲜人认为倭军是失败的那一方,而日方则认为自己达到了惩罚朝鲜,从而向明朝展示自身实力的目标,多多少少可以算是胜利。

那谁输了?

大明不至于这点自信都没有。

纵然北方的建奴虽成气候,南方土司时不时造反,但它依旧处于霸主地位,老底仍在!

此等氛围下,必然要继续推行下去的和谈又曲曲折折。

关于这个“屈辱性”称号,德川决定替秀吉接下,并扣在他儿子秀赖头上,至于最终归属往后再做计较。

这相当于承认明朝皇帝的正统性,无疑是一种退让。

可代表大明,全权主持谈判事宜的杨镐持另外一种态度:

你们本就是中华世界的附庸,此前一直没有认清自己,经过战争终于恢复清醒,怎么能认为是退步呢?

远在京师的陛下,能够不计前嫌,册封你们那个少君,明显是大明以德报怨,必须感激才是。

经过几次争辩,德川家康选择无条件接受册封,将以丰臣家为主导的秩序,置于明朝框架之下。

毕竟,他也有属于自己的野望,终有一天会推倒重来。

当然了,德川很理性,他不想再挑起战争,而是想闭关锁国,只跟邻国保持极其微弱的联系,即,书面往来。

大明在索取战争赔款方面,一向大方,彻底明确谁才是正统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要求了。

反倒是李朝,跟日本有太多可计较的地方,比如:

俘虏。

据保守估计,共有十万朝鲜人被掠夺到对马岛,然后,通过这个中转站,被分配到各地,接受倭人奴役。

这是李昖这个国王无法容忍的事情,他要求德川家康归还这些人口。

可德川是临时接手烂摊子,好处根本没有到过他手里。

另外,想让那些本就元气大伤的各路大名,放弃好不容易到嘴的肉,岂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