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 章节正文阅读

222【赵天王的野生粉】(为盟主“yzzzzzzzzz”加更)(3 / 4)

作品:《

刘子荣说道:“你是北方人,不懂南边水灾的厉害。咱们扛过了两次洪峰,估计是鄱阳湖那边没有下雨,泄洪泄得非常快。如今鄱阳湖估计被灌满了,再来一次洪峰的话,我会直接带着百姓转移到高处。”

又有一个老吏,端着饭碗过来:“多亏有赵先生,换成朝廷治理,就算有好官坐镇,这次也肯定被洪水漫灌数万亩良田。”

刘子荣感慨道:“确实如此,第二次洪峰来得太快太猛了。”

韩承宣算是听懂了,这次能扛住第二拨洪峰,全靠农会和农兵的超强组织力。如果此地没有反贼,让他这个知县调动百姓抗洪,不知要磨磨蹭蹭搞多久,肯定会错过最佳的抗洪时机。

说实话,韩承宣喜欢这里,虽然此处是反贼地盘。

任何一个想做事实的官员,都喜欢这样的氛围和民心。两天两夜的抗洪结束,韩承宣完全被感染了,同时又想起山西老家那一堆破事儿。

两相比较,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洪灾渐渐过去,赵瀚治下的百姓,心气儿达到一个巅峰。

各地陆续上报的消息,让李邦华感觉不可思议。那么多沿岸县城和小镇,竟然只有两个镇溃堤,其他被水淹的地方,都不是特别紧要处,顶多损失许多粮食收入而已。

这换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仔细分析之后,总兵府的高层官员,都认为抗洪胜利的关键有三处:第一,官吏称职;第二,农会引导,农民积极;第三,军队的加入,正兵和农兵都立了大功。

所有官吏都是能办事的,裙带关系肯定难以避免,但就算是走关系上位,也得拿出一份能看得过去的履历。

一个政权的初期,就是如此有活力。

单拿军事方面来说,明初和明末对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明末辽东历次大战,战场局部跟筛子一样,鞑子军队可以随便穿插。

而明初辽东那次关键战役,朱元璋直接在南京写好剧本,马云、叶旺两位前线将领,则担任导演并补充细节。

先是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坚守孤城消耗元军。当时城墙还没修好,许多缺口用木料堵住,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大明援军奔袭敌人后路,完全相信友军不会丢城。

接下来的战局,就跟看《三国演义》一样,元军惊慌败退,在山谷遇到数百弓弩手,吓得立即更改逃跑路线。结果,明军一夜之间,筑起数里长的冰墙。元军骑兵只能顺着冰墙跑,好不容易跑到尽头,又落入提前挖好的陷坑。

辽东打仗,朱元璋提前在南京玩微操,把元军部队安排得明明白白。

这一仗把朱元璋打得爽透了,此后便将整个辽东战区,都交给马云和叶旺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