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姨娘是个小画手 / 章节正文阅读

5、去年雪花(2 / 2)

作品:《姨娘是个小画手

成了古代艺术家后,韩姨娘经常被寺庙请去做表演。大周延续着前朝习惯,寺庙在节日时会请著名的乐伎舞伎表演宗教舞蹈,越大的寺庙,表演规格越高,给的费用也越高,当然了,人家寺庙这波也不亏,因为表演的这几天每天都有好多围观群众给的香火钱,有些寺庙请的艺人有名,想来看表演还得非富即贵呢。

韩姨娘总结,就跟我们这时代搞的慈善募捐晚会一个性质,名流勋贵们都比着捐钱。不过人家不搞诈捐。

她出了名,自然也得到许多倾慕者,但她都拒绝了。

常泰四十年,她得到教坊司和太乐府举荐,被封为“乐府长史”。

韩姨娘写到这里时自豪之情跃然纸上,乐府长史虽然是个小芝麻官,但是别说大周朝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就是算上大周朝之前的朝代,三四百年间没有经过十五年的选拔而被破格推选为乐府长史的,也就两位。

这个官职虽然只是从八品,但是终身制。搁到现在,基本就是大学终身教授的程度啊。官奉虽然不多,但国家负责分配四季衣裳,米粮碳薪,以及终身居所。

后来,韩姨娘连续获得晋升,几年后升到了太乐府令仪,七品。

韩姨娘还写道,她打算挑几个好苗子,把自己的一身本事倾囊相授,这个时代师徒关系也是终身制,教会教好徒弟,等她老了,也有所依靠。就算徒弟不幸早亡,她也有后备计划。在寺庙的那些表演就跟现在的“商演”一样,是收钱的。舞蹈艺术家在这个时代的地位就跟现在顶级流量一样,谁家跨年晚会不请上一两个都不好意思和观众打招呼。

韩姨娘不无得意地写道,她最红的时候,受到的商演邀约不可胜数,她的一次演出,一天收费可达万贯。

可惜,在她兴致勃勃筹划未来的时候,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玩笑。当了两年多的乐府令仪,韩姨娘在一次商演结束后打道回府,马车停了,到的却不是她的住处,而是端王府。正在她疑惑时,小黄门送来一纸敕令,先赞美了韩氏的美德,然后说了重点,让她转职,当端王的小妾。封为良媛。

关于这一部分,韩姨娘的字迹里透露着强烈的愤怒不平,不知道她用什么笔写的,笔力直透纸背,有几处纸都被划破了。她直指端王是个好色自私的小人,断送了她的艺术事业,竟然还以她的“挽救者”自诩,期待得到她的感激。

感激你妹!老子当艺术家当得好好的,还混了个终身制国家公务员,就算是朝廷官员公子王孙也不敢轻易侮辱我轻视我,你让我给你当小妾?!良媛就不是小妾了么?别说良媛了,良娣、贵嫔、甚至侧妃,也都是小妾!不过是叫的好听点!你以为这么叫我,我就会感激你了?偏不!于是,她让王府上下伺候的人都叫她“姨娘”,谁叫她良媛良娣她就要发飙的。

瑶光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对韩姨娘的愤怒感同身受,恨不得痛打自以为是的端王一顿。

不管再怎么不愿意,封建社会皇权最大。叫韩良媛也好,叫韩姨娘也好,韩瑶光版只能再一次接受命运。

生为韩府小姐,她可以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古代淑女,沦为教坊司舞伎,她依然不放弃重新掌握自己的未来,这两次,她都通过努力保护了自己的尊严,可是这一次,她实在无能为力了。

瑶光想,要是韩姨娘没有达成“成为在古代也受人尊敬的艺术家”这个让任何现代人高山仰止的成就,而是直接在韩府覆灭时被端王“挽救”,进了王府当小妾,就算她依然不会感激端王,但所承受的精神折磨和内心的痛苦决不会如此强烈。

常泰四十四年十月进府时,韩姨娘才二十岁,烧炭自杀时,她还没过二十五岁生日。

对于这几年的生活,她几乎没有怎么描写,和之前描述教坊司、太乐府、春祭公演、寺庙商演的生动详细相比,很容易看得出,这几年她一点也不快乐。

她很快写到了去年十月端王大婚的事情。王妃,王府的正式女主人的出现,给了韩姨娘最后的致命一击。或者说,拔掉了韩姨娘在苦海中挣扎所抱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妻妾的地位差距就是这么现实。无论是在数九寒天让她站在王妃睡房门外的回廊上等候王妃起床,还是让她给王妃奉茶、梳头、伺候吃饭,韩姨娘都只能遵从。

按说,韩姨娘是先帝所赐,现在的皇帝景和帝又在王妃进门前赦免了韩尚书的罪过并将韩姨娘升为良娣,王妃是得给这位妾几分面子的。但是王妃偏不。她就要找韩姨娘麻烦。

大年初三这天,京城中够得上级别来端王府拜见王妃的贵族命妇、未婚小姐们都来了。

午宴时,王妃命人在映雪阁摆宴,宴会进行到一半,派人把韩姨娘叫来了,命她献舞,就跳她当年被无数风雅士大夫称赞过的牵罗舞。这段舞是韩姨娘自创的,本名叫“采风”,是夏季祈雨的舞蹈,跳的时候舞者穿上轻盈的薄纱舞衣,因为韩姨娘身姿袅娜,起舞时先帝第一次观舞时曾云“唯恐乘风而去”,忙令宫中乐伎牵其裙带,故而叫牵罗舞。

韩姨娘跳完了舞,众人赞叹不已。这时有人说,昔年李后主宫中舞伎窕娘为了创出新舞蹈而缠足,舞姿奇异优美,后人称她舞动时步步生金莲,不知道韩姨娘能不能重现“金莲舞”。

王妃立即说,那还不简单,过几日就找人给韩姨娘缠足,让她练金莲舞,练好了再约大家观赏。

韩姨娘当场冷笑说,李后主沉溺声色享乐,宫中舞伎才会自毁肢体创出“金莲舞”这种荒淫舞蹈讨他欢喜,李后主最终成了亡国之君。自前朝大虞朝起,诸帝多次下召令禁止缠足,然而屡禁不止。到了我大周朝,开国皇帝连发六道御令,命乡绅世族废止缠足,斥缠足为“毒血脓臭”之邪癖,“伤天害理”之陋习,认为缠足是人为损害父母所赐的肢体,有违天和,更不知多少女童因缠足丧命,因此缠足者不吉、不孝,令子女缠足者不慈、不仁,到了穆宗大圣皇帝时,更发布明令,凡令子女缠足者终身不得入仕,自此我上国女子才再无缠足之习。呵呵,我倒不知,王妃想重现“金莲舞”,是想干什么?

这番话怼得王妃脸都白了,在场的太太小姐们更没一个敢吭声。

韩姨娘随即离席,抛下狠话,她是先帝敕封的七品太乐府令仪,宫中供奉,是在太庙祭祀上和太清宫献过舞的,可恨先帝过逝后小人当道,王妃于上有亏先帝恩德,于下不能正视听,她耻与为之伍。

王妃气得要死,可她没法驳倒韩姨娘的话,她更不能当众处罚韩姨娘,那就更加坐实了她藐视先皇的罪名。

在王妃气得浑身乱颤时,韩姨娘正气凛然离开映雪阁,回了斓曦苑,当天晚上搞了毒气自杀。

让瑶光感到惊讶的是,韩姨娘并不怨恨王妃。在她看来,王妃只是个愚蠢无知的小女孩,简称傻哔。她甚至没把王妃的种种刁难看做侮辱。王妃的行为当然称不上厚道,但以当时社会赋予正妻的社会地位和权力而言,她所作所为也不是太出格。而且,王妃这种小傻逼平时让她端茶杯抄经书什么的也就算了,只要想在大场合让她出丑、受到羞辱,那最后必然以自取其辱收场。这种猪一样的对手,有什么可气可恨的呢。

她最恨的,当然是使她陷入这种境地,剥夺了她自由和艺术家身份的端王。

她把自己的死亡归咎于对现实的绝望。她在这王府里像一件家具一样住了几年,经常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活着就总有希望,但王妃的到来让她意识到,之前自己不过是在欺骗自己。只要端王还活着,她就不可能脱离“妾”这个身份。在大周,夫妻可以和离,妾,是没这种可能的。

她还大胆地设想了端王什么时候能死,结论是,恐怕她死了,端王还能再蹦跶几年呢。因为这货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从小习武,身体健康,于女色上也很节制。唯一可能有的“不良”就是,王爷当年年纪一大把了不结婚也没有通房侍妾,她进府之前听说过他常和府上的年轻侍卫们厮混,平时就住在他管的西山大营,所以上流社会曾有过他好男风的传言。可恨的是,这个时代别说艾滋了,连花柳病都没传来。

至于因公牺牲,那更不可能。端王虽然挂职领兵,可是身边武功高强的侍卫多得很,一个亲王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概率跟喝凉水呛死的概率差不多。

韩姨娘几乎是带点幽默感地总结,算了,活不过他,也不愿意继续当家具了,烧炭自杀,无痛安全。早点结束这边的生活,也许另有奇遇。

她的奇特经历让她坚信,生命并不只是一生一世,轮回转世真有其事。就是不知道下一世她会变成什么,经历什么,还会不会带着从前的记忆。

最后,她以一句法国诗句结尾“去年的雪花,今年在哪儿,再见到它,你可还能认出它?”

瑶光紧紧攥着信,泪流满面。

“韩姨娘”,另一个韩瑶光,会不会是平行世界中的另一个她?她来过,抗争过,努力地活过,几乎胜利了,又最终承认失败,以尽可能优雅的方式离场。

瑶光在厨房里哭得不能自己。她不是为自己可以预期的并不美好的命运而哭,而是为那个已经成了去年雪花的女性而哭。这世界上她找不到一个真的可以理解她的人,也无人可以信任,即使写绝笔信,她也不能选择和这里文字有很多相似的中文——哪怕那是她的第一语言,她只能以法语书写她的苦闷,自豪,快乐,难过……

这时,小竹怯生生地敲了敲门板,“姨娘?你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