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寒门宰相 / 章节正文阅读

三百零三章 半路回京(2 / 5)

作品:《寒门宰相

何七点点头道:“不仅仅是经生,还是经生中最难的九经科。”

“当初他与我同在浦城县学时,他一人通十一经,以全通被州学保荐至国子监,当时他还不过十四岁。”

“十四岁贯通十一经?”王魁瞠目结舌道,“竟有这样的人?”

何七道:“我也不敢信,但经生远不如进士,当时我虽惊叹,却没有多想。若是他不考进士,我怕他如今也已九经及第了。”

“你说考制科拼得是强记博闻,他章度之就是这样的人,至于制科所考的九经兼经及诸经注释,他十四岁时早已烂熟于胸。”

王魁听了几欲崩溃,进士科向来看不起经生,就是鄙视人家只知道死记硬背。同时进士科也不强制进士诵经,乡试省试里只要会背论语,孝经,春秋即可。

但制科不同,除了经义,还有正史,武经七书(武举书籍),更不说国语,诸子。

考生不仅熟背这些,还要懂得融会贯通,化作笔下文章以策论形式书出。

这又考验一个人的文章水平。

故而制科考试的考试范围极大。一般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完这么多书,更不用说熟读应用。

比如三传只要读春秋三传就好了。最难的九经科也不过读十一经。与制科的考试范围比起来如小巫见大巫。

进士科只考诗赋文章。

制科则是全部,故而不适合于朝廷大规模取士。更不适合寒门士子,书都买不起,何况读这些书。

这只适合家里不缺书,且有过人精力,真正博览群书的读书人。

故而制科只能运用于考核少数人,选拔特定人才。

但能通过制科考试无一不被公认为卿相之才。

王魁道:“何兄何必与我言此?”

何七见王魁神色笑道:“章度之如今已是状头不会再赴制科,但俊民兄要想胜过他,以此翻身,唯有靠制科了。”

“只要俊民兄制科入等就是第一流的人才。”

王魁明白了何七的意思当即坐下长叹道:“我知道你是一心为了我好,但你看这僧房里书架上的书,我读了几日就焦头烂额,当初考进士时尚远不至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