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他乡遇故知(2 / 3)

作品:《边缘世界里不可能有牧场物语

接下来的时间,伯内特告诉了我一个听上去非常凑活,又非常有特色的货币制度。

在货币发行上,伯内特找到了嘎纳恩,从他们那里找来了一种特有的金属,掺入少量就能提高钢材的耐磨、耐腐蚀的特性。同时在指定的铁匠铺,会打造出这一批特种钢材,并在伯内特的监督下铸造为方形货币。

这一点上,就能避免私铸滥发货币的发生。当然了,这并不能完全避免有心人的暗谋。

所以在货币的流通上,伯内特规定金额较大的业务,是采用账面上的货币,用以物易物或者记账交割的方式进行,双方达成交易之后,再前来兑换货币,并实现物物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拿出一大笔货币的,必然是带着大量货物前来交易的大客商,财力是以大量的货物作为担保的。不会出现一个人拿着假币就能大肆挥霍——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会怀疑他的资金来源。

最后,在货币的管理制度上,伯内特规定所有离开这里的商队和工匠,都不许将货币带离这处自由贸易区,一律只能以记账的方式存入酒馆的钱庄里。

这一条是依靠着武力强行推行下去的,武力既是威胁,也是保障,防止有人夹带逃离。

看上去虽然有点不近人情,毕竟荒原不是什么信用社会,大家不可能主动地把钱存在支付宝里生利息。

但是这个政策的好处,在于所有离开的客商,都会尽量把钱全部兑换成商品再离开这里,防止币值波动。

这样一来,整个自由贸易区的交易速率无形中被抬高了一个档次,又建立了一个类似于中央银行的存储机构,保护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并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银根。

另一方面,贸易商以外的工匠和劳动者,则更乐意定居在这里接受雇佣、换取货币,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应有尽有的丰富商品,并且稳定地停留在自由贸易区里,如无必要绝不离开。

“这样做的不错。自由贸易区依靠金融政策就拥有了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并且稳定住其中的资金流,防止有人恶意做空。”我夸奖道。

可以说这个计划唯一的缺点,就是资金周转的速度较慢,主要还是靠以物易物完成交易,容易出现通货紧缩——但是我才不在乎这些,这个我眼中农贸市场级的地方,根本不需要通货膨胀来释放经济活力。

伯内特低头谦虚道:“老板您过奖了……我们吃的肉食,其实大部分都是沿海的海鱼,就是这些迁徙来的劳动力捕捞的。他们在这里赚了钱,也把钱花在这里,肉都烂在锅里,就没什么损失了。”

那是当然了。

别说是这些雇工级的劳动力,就算是工匠们也是靠着劳动力创造价值的,相比商人们,他们才是这个地方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