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喧嚣之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零一章 是金钥匙还是枷锁(1 / 3)

作品:《喧嚣之后

!--go--

村里终于有人发现了陈背篓家不同寻常的动静,有人晚上出来撒尿,听到隐约的说话声,随后,就看见了魁星楼上的灯光。

村里人都知道,自陈望春去了北京上学后,快二十年了,魁星楼上一直黑着,难道是陈望春回家了?

白天,人们聚集在老磨坊前,议论着陈背篓家的反常情况,有人看见,晚上他们家经常有人出没,有人听见魁星楼上有人说话,便问陈背篓,你晚上神神叨叨地在干啥?

陈背篓说:“最近感觉心里不安,请个阴阳念念经,可能是犯了土,安安土。”

人们对陈背篓的话没有怀疑,不管谁家,一年之中,总有那么几天不顺乎,不是打碗摔碟,就是无缘无故地腿疼,或者被窝里钻进一条蛇,有了这类现象,便是阳宅不安,需要请阴阳禳解,这是件很平常的事。

但是,刘麦秆心里却明镜似的,他知道陈背篓夜里在干嘛。

那天晚上,刘麦秆闹肚子,夜里上了几次茅厕,他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听到了陈背篓家有人说话,他很好奇,都半夜了,在说啥呢?

他悄悄趴上墙头张望,看见院子里有三个人影,其中一个,手里拿着木剑,穿着长袍,披头散发地在院子里走着八卦,走几步,吹一口火,念一句咒语。

刘麦秆没有进屋去睡,他一直听着墙那边的动静,后来,大门吱呀一声响了,几个人出去了。

刘麦秆也轻轻拉开门,蹑手蹑脚地跟在后面,前面三个人走向村口,刘麦秆也跟到村口,三个人跪了下来烧纸。

借着火光,刘麦秆认出了陈背篓,另一个穿道袍的自然是法师,当刘麦秆的目光落在那个瘦削的年轻人的脸上时,他的心忽地一下,要蹦出了嗓子眼,尽管快二十年了,但刘麦秆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陈望春,他虽然长大了,下巴上有了胡子,但刘麦秆对他太熟悉了。

刘麦秆心里波涛翻滚,陈望春怎么不声不响地回家了?看他们这个样子是在做法事禳解,想起不久前,陈背篓夜里游魂一样地哭泣,刘麦秆断定陈背篓家肯定有事了。

此后的几天晚上,刘麦秆留心观察,基本每隔三五天,就会有一个神秘的人,深夜进入陈背篓家,搞那套装神弄鬼的把戏,会是什么不幸的事呢?

有一天晚上,刘麦秆睡不着,在村子里转悠,淡淡的月光下,村子熟睡着。

刘麦秆背着手,慢悠悠地走着,每走过一家,他都要停下来,这是谁家、谁谁不在了、剩下的人去了哪里,一笔笔的,他心里都清楚。

从今年起,刘麦秆突然变得怀旧,他总要把过去的人和事,像放电影一样地过一遍,每次都感慨唏嘘,物是人非、白云苍狗,怀旧表明一个人老了。

人老了之后,就会不争不斗,啥事都看透了、看明白了,为年轻时的孟浪和轻率而懊悔,这就是孔夫子说的五十知天命吧。

刘麦秆现在已不喜欢看别人的笑话,也不做落井下石的事了,他变得慈祥、温和、大度,这是油坊门人给他的评价。

这天晚上,在家门口,刘麦秆居然和陈望春猝然相遇,两个人谁都没有预料到,因而都愣住了。

陈望春向刘麦秆家的院子里张望,刘麦秆咳嗽了一声,想找一个合适的话头时,陈望春却像受惊的兔子,嗖得一下,跑进了他家的院子。

刘麦秆没有透露陈望春的秘密,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发现了魁星楼上的灯光和动静后,终于忍不住好奇。

一天晚上,几个人搬来一架梯子,靠在魁星楼的后墙上,东亮爬了上去,他趴在后窗上,看到他童年少年时的伙伴陈望春,这个高考状元,杳无音信近二十年后,却呆在魁星楼上,把贴在墙上的奖状,一张张撕下来,撕得如一堆雪花,他嘴里念念有词,却听不清在说什么。

陈望春回家了的消息传了开来,陈背篓知道瞒不住了,因为有人亲眼看见了陈望春,便说:“他回来休假,不能见人。”

村里人奇怪:“都回家了,怎么就不能见人?”

陈背篓说:“陈望春是保密单位的,不管到哪,都不能随便见人。”

那时候,《暗算》电视剧正在热播,村里人把陈望春和电视里的神秘人物对号入座,原来,传说中的怪异天才,就在我们身边。

人们抑制不住好奇和激动,一窝蜂拥去,想见见陈望春,陈背篓一一挡驾,说:“孩子累着呢,让他好好歇息。”

人们不吃陈背篓这一套,他用保密这个借口糊弄了人们好多年,给陈背篓借了钱的人心里不踏实,他们要亲眼见见陈望春,亲耳听听他在北京哪个单位?在干嘛?他们借出去的钱还能不能要回来?

但陈背篓执意不让人们进去,说:“陈望春真的在忙,他的脑子里思考着国家大事,你们不要打扰他。”

关于陈望春的消息越传越远,连在县城的徐朝阳老师都知道了,开始,他很激动,他有近二十年没有见陈望春了,他这次回来,肯定要来拜访他这个启蒙老师的。

徐朝阳老师做着精心的准备,如何招待陈望春?做什么菜?喝什么酒?喝什么茶,他都再三斟酌,包括茶具、酒具、筷子等细节也不放过。

徐朝阳老师翻遍了柜子,找出了一瓶茅台,是他的一个学生送的,现在已是市级领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