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章节正文阅读

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665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1 / 2)

作品:《重生之吴霸春秋

    静!

    死一般的寂静!

    当范蠡吟唱完毕后,奉天殿内,所有人都是一片鸦雀无声。

    仿佛呼吸、心跳的声音,都清晰可闻一样。

    范蠡所吟唱的这首诗歌,自然是脍炙人口的《黄鸟》。

    这个时候,右丞相孔丘站了出来,朝着庆忌躬身行礼道:“大王,臣以为应当废止人殉之制。”

    “昔日秦国穆公去世后,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

    “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秦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以此表达对用人殉葬制度的愤怒。”

    顿了一下,孔丘又道:“我吴国以人为本,人殉之事,终究是过于残忍!”

    “请大王明鉴!”

    “臣附议!”

    随着范蠡、孔丘的带头,朝堂之上,绝大多数的公卿大夫,都表示赞同废止人殉制度。

    秦国在秦穆公死后,国力就一蹶不振,何故?

    因为秦人连贤才都不能爱惜,国家又怎能长治久安?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

    秦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

    三良之死,在庆忌看来,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

    现代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世俗之见责难古人。

    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现代人之可伤。

    “大王!”

    申息痛心疾首的道:“人殉之制固然残忍,不合人道,却未尝不可延续下去!”

    “人之死也,恐有仇寇在阴间寻仇,无人保护耶?”

    “若国君、大夫,甚至是天子,何其之尊贵?地位何其之显赫?”

    “若薨,怎能在九幽之地,无人伺候?请大王明鉴!”

    闻言,庆忌只是澹澹的说道:“申息,若是寡人薨后,让你陪葬,你可愿意?”

    “大王,这是臣的荣幸!”

    申息一头磕在地板上,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

    申息倒是一个难得的忠臣。

    只是,这厮年近五旬,比庆忌年长十几岁,怎么看都不可能寿命比庆忌长久……

    庆忌不疾不徐的道:“民间人殉之制成风,寡人以为,残忍、愚昧也。”

    “尔等可知,杀人殉葬,何其残酷?”

    “毒酒、活埋、斩首,稍显逊色,更有钉其身死矣。”

    “寡人闻之,依照古制,陵墓之下,中悬二棺,旁列男女数人,钉身于墙。”

    “盖古之为殉者,惧其仆,故钉之也。衣冠状貌之悲惨,约略可睹……”

    庆忌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

    结束殉葬者生命的方式很多,最直接,也最省事的手段当是“砍头”,直接将殉葬者带到墓地,就地弄死。

    但这种手段为后世弃用,祭祀除外。

    原因是,这种方式不能保留全尸体。

    后世讲究全尸时,猎杀方式就不会是砍头了,而是直接将其放血刺死。

    所以,砍头多在早期或牲祭时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