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这位兄台(2 / 4)

作品:《大明:我成了道士皇帝

抄家永远不是手段,只是一种方法而已,明代对于贪腐最为痛恨,特备是老朱时期,那杀的那才叫一个痛快啊,但他依旧是各个朝代中贪腐最为严重的一个朝代,无他,官员太穷了。

当个大官,那点俸禄妻儿老母都供养不得,们心自问,朱厚熜自己也得想办法搞点吧,老朱就是太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殊不知救民先救官,官字两张口,你抓得再死,他也会想歪点子,实在是你不给人活路啊。

当然了,上面的高阶官员俸禄还是不错的,但是到了下面,那些县令知府,一年下来就那么一千石的粮食,关键这还不是他个人的,他还要往下分。

这要是跟个清官,下面的人真的是要饿死了,这种分配制度完全的不合理啊,反正朱厚熜不乐意,好不容易当个小官,结果自己差点就被饿死了,这换谁谁能乐

意啊。

朱厚熜也就给个章程,具体的事情还是交给严嵩他们,关键他对这种事情真的不专业啊,他大致知道那么一点东西,但是这些体制涉及到的东西多了去了,朱厚熜不可能一一比对的,他只能说给个章程让严嵩他们自己来弄。

静极思动,闲着也是闲着,朱厚熜打算出去逛逛,正好最近恩科在即,各地的考生都在京城聚集,朱厚熜打算出去谈谈口风,有些东西光靠自己想象是没有用的,他需要去了解大家最真实的想法。

听从大家最真实的想法他才能做出一些改变,他承认他不是神,有些事情想的不是那么面面俱到,而严嵩等人身处这个位置,加上他这个皇帝的性格,很多东西是没法跟他说的。

这时候就需要他自己出去跑跑了,正好这时候文人聚集,他可以去浑水摸鱼。

最近朝廷山更多事情挺多的,大批量的官员被裁撤,还有一大批抄家灭族的官员,京城内外估计早就弄的人心惶惶了。

最关键的是还在这个节骨眼上,难免会让人多想,作为事情的决策者,朱厚熜肯定是要听一听大家的想法的,虽然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不会改变。

最关键的是,他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些人才,现在时局混乱,能够在这个时候还能看得清楚局势把握住机会的,大小也算是个人物。

科举考的是八股,后面可能会改,但是目前考的就是这个,起码这次是不可能改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考不上的人也不一定说他没有才华,朱厚熜相信凭借自己的气运,出去走走总不至于无功而返吧?

说走就走,这时候谷大用也差不多该出发了,朱厚熜也是直接蹿了出去,文人墨客最多的地方自然是花楼了,而京城现在最大的花楼自然还要数严嵩的天香楼,当然了,严嵩现在肯定是没时间打理了,就由着它自由发展了。

正好这天香楼也符合那些文人雅客的脾气,读书人嘛,不就好这一口,人家逛窑子都不敢让人知道,但是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喝花酒那不是正常操作嘛,或许喝尽兴了还能吟上一首小诗。

或许还幻想着和花魁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正常的事情了,那些花魁也愿意投资这些人,毕竟没有人一辈子愿意呆在青楼,选一个如意郎君,万一高中,也是一段佳话。